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习质量检测,
A.清政府的对外驻办机构 B.清政府的外交机关
C.清政府的特许的对外贸易机构 D.清政府从事纺织业经营的商业组织
16.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
17.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曰:“无泽为汉市长。”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司马迁的曾祖父从事的是( )
A.商业管理 B.军事管理
www.lexue88.com
C.行政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
18.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一材料反映了(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③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一些劳动产品④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假如你要拍一部有关唐朝历史的电影,下列哪个素材可以采用( )
A.富商经营棉花挣了上百万的白银 B.市场上正在出售青花瓷
C.许多外国商人居住在长安 D.市场上交易使用的是纸币
20.下图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王士祯《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 )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注重多样化经营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D.注重买田置地
22. 《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材料表明了( )
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
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
C.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
23.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4.某同学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www.lexue88.com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6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4分)
27.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6分)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6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
28.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习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