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11-07 14:56:20   浏览次数:398  栏目: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标签: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幻灯片12 图2】

4、这一时期,为什么能够开辟新航路?也就是说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

【幻灯片13】(学生回答)

《马可·波罗行纪》引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强烈向往

地理知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启发补充)现在我们进行进行一个假设,如果我们每个小组是当时的一支航海船队,必需具备怎样的条件,我们才能完成远洋航行呢?现在各小组进行讨论,说说你们小组为远洋航行是怎么做准备的?

造船技术的进步(多桅多帆海船)【幻灯片13 图1】

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幻灯片13 图2】

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5、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影响?

【幻灯片14】请各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证明了地圆学说;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

课堂练习

【幻灯片15—18】

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        B.西班牙、意大利

C.西班牙、葡萄牙      D.葡萄牙、德意志

2、从欧洲出发最先到达东方国家的是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3、最先到达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4、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市场商品种类更加丰富,但是人们依然无法从市场上买回

A、非洲的饰物            B、澳洲的工艺品

C、美洲的纺织品          D、印度的香料

6、新航路的开辟,受到中国的哪些影响

①郑和下西洋 ②指南针的发明 ③中国的繁荣富庶 ④中国的闭关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课后延伸


www.lexue88.com 【幻灯片19】

当时的中国比西班牙、葡萄牙更早具有远洋航海的条件,事实上郑和下西洋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四大航海家,为什么中国没有能够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主角呢?(引导)

课堂总结

正是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把人类带向了海洋,正是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为人类远洋航行提供了可能,也正是中国的繁荣富庶,激发了西欧航海家们的勇气,促使他们开辟了新航路,征服了海洋。我们也期待中国的“神六”升天,能带着人类开辟宇宙的新航线,征服宇宙。中国古代有过无数的光荣,但我们缺少梦想,失去了很多机会。现在中国再创辉煌,我们不能再错过机会。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幻灯片20】

三更灯火五更鸣,

正是我们读书时。(原句: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恨读书迟。

            ──颜真卿

同学们,就让我们的智慧插上梦的翅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中国的腾飞而认真学习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吧!

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做到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突出表现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课学习中,学生对四大航海家实际航行的过程,仅是从《新航路开辟路线》图中获取了一定信息,由于时间问题,我也没有做补充,但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对本课学习延伸到课后,由于课后延伸问题的思考,不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对这些内容作了补充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建立在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完成,时间不太好控制,所以最后一个问题: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影响?对学生引导不够,导致学生没有深刻的理解。在后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殖民扩张与殖民地的反抗》两课的教学中,注意补充和强化理解。


上一页  [1] [2] [3]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