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中考语文专题集锦之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专题集锦之文学常识

11-07 14:56:20   浏览次数:595  栏目: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中考语文专题集锦之文学常识,
    8.(2001?北京)以下课文、出处、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呐喊》鲁迅
    B.《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红楼梦》曹雪芹
    C.《醉翁亭记》《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D.《生命的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9.(2001?杭州)作品中的人物、出处、作者不对应的一项是(   )
    A.伯乐——《马说》——韩愈
    B.韩迈尔——《最后一课》——都德
    C.袁伟民——《苦练》——鲁光
    D.鲁智深——《三国演义》——罗贯中
    10.(2001?常州)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或国籍连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朔——《记一辆纺车》——现代
    朱自清——《春》——现代
    B.左丘明——《曹刿论战》——春秋
    周敦颐——《爱莲说》——宋朝
    C.柳宗元——《捕蛇者说》——唐朝
    施耐庵——《范进中举》——元末明初
    D.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丹麦
    11.(2001?杭州)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籍《入若耶溪》中的传世佳句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www.lexue88.com     B.志南《绝句》中细腻地描绘出春雨霏微和春风柔和的句子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表现他崇高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D.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明做学问必须把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诗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2.(2001?鄂州)下列作家全是“唐宋八大家”的一项是(   )
    A.杜甫  王安石  杨万里
    B.韩愈  柳宗元  苏轼
    C.韩愈  孟浩然  李清照
    D.白居易  辛弃疾  苏轼
    13.(2001?四川)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曹雪芹  《水浒传》——施耐庵  《聊斋志异》——蒲松龄
    B.《白杨礼赞》——茅盾  《藤野先生》——鲁迅  《背影》——朱自清
    C.奥楚蔑洛夫——《变色龙》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  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
    D.三顾茅庐——《出师表》  温故知新——《孟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14.(2001?天门市)选出对课文的作者说明有误的一项(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朝天子?咏喇叭》(马致远)
    C.《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杨修之死》(罗贯中)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曹雪芹)    《范进中举》(吴敬梓)
    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最后一课》(都德)    《竞选州长》(马克?吐温)    《变色龙》(契诃夫)
    15.(2002?北京市西城区)句子、句子的出处、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一刘禹锡—唐朝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醉翁亭记》一欧阳修一宋朝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一蒲松龄一清朝
    D.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一魏学洢一明朝
    16.(2002?哈尔滨)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答案:
    1.C  2.C  3.B 4.C  5.B  
    6.(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7.C 8.C 9.C 10.D 11.B 12.C
    13.B 14.D 15.B 16.B 17.C
    复习指导
    中考语文开放性阅读增多教你捉住关键信息 
    作者:谢琳(上海市闸北区语文教研员)
    从近几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材料题材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做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与道德修养的指引。有的材料关注生命与环境,有的剖析生命的价值,有的颂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有的揭示生活的哲理,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
    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中考试卷上也反映得比较明显,开放性、创造性试题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出现的。而开放性、创造性试题一般没有标准答案,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样的试题思维含量大,答案灵活,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提倡多角度地、开放性地思考问题,适合学生展现独特个性和特长。而且,这类题目的量在逐年增多。
    除此之外,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的梯度明显,难度适中。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表现得尤为突出。几乎大多数师生都认为试题很难、很灵活。除增加开放性试题的题量以外,阅读题目强调思维含量,注重了对语言的个性化理解、积累、赏析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首先,中考现代文阅读主要是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体验感悟、赏析运用等几方面来命题的。而前二者则主要体现了对整体理解能力的考查。要达到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的目的,我们应该善于从文中筛选出关键的语言信息并对之进行咀嚼和品味。那么,哪些语句负载着关键的信息呢? 


www.lexue88.com     第一、文题。一般来讲,文章的文题总可以成为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窗口。记叙文的文题有的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如2000年中考《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有的文题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线索,如1996年的《忆父亲》、1997年的《生死攸关的烛光》、2002年的《亲近自己的双腿》和2003年的《成全一棵树》;有的则以具有比喻或双关意义的词句作为文题,如2001年的《山村传圣火》。说明文的文题也常常把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显示出来,如1998年的《信息高速公路》、2001年的《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都直接点明说明对象;2000年的《沙尘暴敲响了警钟》则“透露”了说明的主要内容。议论文的文题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直接阐明论点,如1998年的《必须重视艺术教育》、1999年的《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或者表明论题,如2002年的《读书养气写作》、2003年的《奥林匹克新格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中考语文专题集锦之文学常识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