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笑谈碰壁。
印象:爱憎分明,为全中国的老百姓,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要点:“几回碰壁”,“四周黑洞洞的”
说明为了替下层的百姓伸张正义,奔走呼喊,受到了来自上层社会和统治者的种种阻挠。(让学生把在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遇到了哪些作者迫害?)
他先后用100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巧妙地同反动派进行斗争。他弃医从文,目的是用文学改变国民的精神,用笔筒反动政府进行不懈地战斗。他的笔就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把锃亮的shou枪,使敌人非常害怕,不许他发表文章,数次追捕他。……
读:以分角色读的方法展示对这部分的理解。
3、 放爆竹,救助车夫。
印象:同情劳动人民,为穷人想得多,想得周到。
要点:动作: 扶上车 半跪着 洗干净 又掏出钱 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深深叹了一口气
神态: 露出痛苦的表情 表情冰冷、严肃
天气:北风怒号 阴暗 深深的寒意 冷得像冰
对比着谈:大学教授与车夫地位悬殊。
放花炮时慈祥、愉快、自然和谐的表情与后面冰冷、严肃的表情。
重点读:请两个同学对比读前后截然不同的表情。
4、 关心女佣:
印象:为百姓操劳成疾,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
要点:自己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 并不在乎 反劝佣人多休息,不干重活。
女佣驼背,视力不好,干不了什么活,作为一个佣人来说,用处不大,可以辞去再找一个,但是鲁迅知道她的丈夫失业,全家都指望着她的工作养家糊口,如果辞去她的工作意味着把她推向死亡,全家也面临着挨饿的威胁……
可以追问:鲁迅与慈善家有什么不同?慈善家对穷人更多的是同情、怜悯。而鲁迅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的处境,为他们着想。
师:鲁迅为了人民的事业,始终没有停止过战斗,连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直到逝世的前两天,仍然坐在书桌前写作。
(三)看着板书概括整体印象:
师:看着板书,我们来一起归纳从这四件事中,鲁迅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为亲人、老百姓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爱亲人,爱百姓,痛恨反动派——爱憎分明。
过渡小结:1936、10、19 鲁迅先生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噩耗传出举世震惊,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万国殡仪馆,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让我们齐读——“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四)概括中心思想:
师:伯父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请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地回答。
(因为他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这个答案在文章的哪部分给予解答了。——结尾。全文开头提出问题,结尾回答问题。
答案也正是文章的中心。
(五)结尾升华:
师:伯父的一生是为别人着想的一生。这是周晔眼中的鲁迅先生,而我觉得用鲁迅先生自己的一句话来评价他的一生更恰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
总结:有位作家说过二十世纪中国出现了两位伟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就是鲁迅。这两位世纪伟人,无论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的敌人,都不得不被他们折服和钦佩。毛泽东以他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鲁迅则以他毕生的精力,在文化战线上为革命者高声呐喊,推波助澜,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成为现代文学第一人。今天学了这课,我们知道了他的一些事,还想知道更多有关他的事情,介绍两本书给你们。
(六)延伸作业:
1、推荐阅读:《少年鲁迅先生》、《朝花夕拾》。
2、写出你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解。
3、与你的父母一起聊聊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爱憎分明
笑谈“碰壁” 为别人想得多 横眉冷对千夫指
深受爱戴 救助车夫 为自己想得少 俯首甘为孺子牛
关心女佣
tag: 教学 鲁迅先生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