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文言文复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解答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解答技巧

11-07 15:04:00   浏览次数:885  栏目:高考文言文复习
标签:高考文言文复习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解答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解答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对多数考生来说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成绩增长点。能否在短暂的时间内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掌握了解答技巧,你会明白这不是“梦”。

一、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技巧:

(一)请先尝试:

1、对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3年全国卷11题)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2、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5年浙江卷11题)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4年江西等卷11题)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至孝: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祷请: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  访问: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

[简析]:1、C。此句中的“遇”作谓语,应释为“对待”,如《屈原列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B。根据文意,“庭除甚芜”是指庭院、台阶很荒芜杂乱。“除”是名词,作“台阶”讲。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3、D。“行旅”在句中作主语,应是名词,作“旅行、游览的人”讲。

(二)基本技巧讲析: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具体有以下几种推断方法:

1、联想推断:高考试题中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首先要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齐人以为让(鲁)(05年北京卷)。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让”。我们可以联想到《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学过的“(平原君)让魏公子曰:……”来推断。“让”作动词,是“责备”之意,那么该句意思就很清楚了:齐国人因为这件事(指庆封逃到鲁国,被鲁国接纳)责备鲁国(国君)。

有时运用联想成语推断更简便实用。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①庄子入殿门不趋(05年天津卷11题)②善才绳之(97年高考12题)①句中的“趋”字,可借助成语“亦步亦趋”中的“趋”字来推断,为“小步快走”之意。②句中的“绳”字,可借助成语“绳之以法”推断出是“制裁”的意思,也很符合语境“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由此判断试卷解释为“捆绑”是不准确的。

2、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①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亡国破家”与“圣君治国”相对应,都是并列结构,于是知道“圣君治国”不是主谓结构,而应理解为“圣明的国君,太平的国家”。②③句结构是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灭”的意思。

3、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由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例如:①(优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05年全国卷Ⅱ8题)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①句“辩”前有形容词“多”修饰,可知它的词性应是名词,作“辩才”讲,而试题解释为动词“辩驳”显然是错的。②句由“带”的词性可知“腰”为动词,“腰”为“腰佩”之意。前面试题“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将“行旅”解释为“旅行,游览”,用此法就很容易判断其错误而得知正确答案了。

4、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①视其舟,则离败而胶(05年浙江卷11题)②鸣鹤在阴,其子和之(04年湖南卷12题)

①句的“胶”有“而”连接,前面“离败”是动词,根据“而”连接的词性相同的特点可知“胶”在此句也作动词,解释为“搁浅”是正确的。②句“其子和之”的语法结构是:“其子”是主语,“和”是谓语,可知“和”应作动词“应和、应答”讲,试题解释为“和睦”是错的。

五、语境分析推断:语境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而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正确理解。例如:①“讼者多两让而止”(04年北京卷11题)②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02年全国高考试题12题)

①句中“两”命题人解作“再次”是否正确?据上文“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一句,考生可推知此处“两”应该解作“双方”讲,而非“两次”。②句中命题人解释为“指行军的弯曲道路”也不对,根据“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文意,可知“曲折”是指“行军迷路的情况”。

(三)运用训练:(请同学们灵活运用上述技巧作答)

1.对下列句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才能。B.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宾客。

C.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去官:离任。D.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劝:勉励,提倡。

2、对下面句子中加黑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不吉利B.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白:禀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诺:答应D.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箧:小箱子

3、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徙:调职。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谒:进见。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4、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被嗟异    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

6、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7、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  望:名士。B.帝乃使导躬造循、荣  造:拜访。

C.导为政务在清静  务:务必。D.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  要:通“邀”,约定。

(参考答案:1、B 2、A 3、B  4、D  5、D、 6、C  7、C)

二、推断文言虚词的基本方法:

(一)请先尝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C.人遂竞贡新果   /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吹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1] [2] [3] [4]  下一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解答技巧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