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可能考查的角度

[高三语文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可能考查的角度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274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三语文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可能考查的角度,

[例]3.根据第(4)段,概括包豪斯的相关情况(4分)

(1)主要学习内容:艺术理论与

(2)设计对象:建筑物与

(3)作品主要特点:                   、

23.概括注意事项

[例]23.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99年全国)

24.概括相关依据

[例]19.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4分) (07浙江  泰山之恩    蔡家园)

25.概括重要语段

[例]18.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7分)(06山东  文赤壁 朱增泉)

(1)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18.(1)阴差阳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A 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

B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

C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

D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

E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

26.概括段落大意

[例]18.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三、四段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6分)(06天津  造心   毕淑敏)

第三段:

第四段:

27.概括描写角度

[例]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06四川  乡村的瓦   冯杰)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例]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15.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务;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来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8.概括文章主旨

[例]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06全国卷Ⅰ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例]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杨闻宇)

[例]18.文章开头说:“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从全文看,这里所说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9.概括标题含义

[例]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06重庆  说村落 阎连科)

四、概括原因

1.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

[例]11.综观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5分)(07上海)

 [例]18.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7分)(06山东  文赤壁 朱增泉)

(1)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2)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2.产生某种感情的原因

[例]16.“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4分)(2005全国卷Ⅰ 一日的春光 冰心)

[例]15.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6分)(06全国卷II绵绵土牛汉)

3.使用某些词语的原因

[例]20.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6分)(05浙江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4.着力描写某事物的原因

[例]18.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05重庆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例]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07宁夏)

5.描写不同事物的原因

[例]15.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 (07安徽 乡村的风  许俊文)

五、概括过程

1.概括发展阶段

[例]19.从文中看,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有哪些变化?(各不超过15个字)(4分)(04湖北  白鹤翔集的记忆  刘长春)

2.概括认识过程

[例]18.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4分)(2004辽宁 “认识自我”  纪伯伦)

3.概括变化情况

[例]14.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07江苏  麦天  雷抒雁)

4.概括发展趋势

[例]19.“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这说明现代城市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4分) (05重庆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情感和态度

一、情感和态度的特点

(从作者的角度)

1.从某语句中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2)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07福建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2.作者对某人物(景物、事件)的情感态度

 [例]15.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06四川  乡村的瓦   冯杰)

 [例]16.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6分)(06江苏  一幅烟雨牛鹭图)

(从作品的角度)

1.某语句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例]21.文中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4分) (05辽宁  切梦刀   李健吾)

2.人物形象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

[例]18.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07湖南  忆刘半农君)

二、情感和态度的种类

(从作者的角度)

1.某语句反映了作者多少种情感态度

[例]16.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 (07安徽 乡村的风  许俊文)

2.作者对某人物(景物、事件)的情感态度的种类

[例]20.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4分)(05北京  合欢树)

[例]18.简要概括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3分)(2004全国卷Ⅲ  快乐的死亡 陆文夫)

(从作品的角度)

1.某语句反映了多少种情感态度

[例]16.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4分)(06湖北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2.人物形象本身具有多少种情感态度

[例]20、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6分)(2004老家  孙犁)

三、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从作者的角度)

1.作者对某人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例]17.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07宁夏  叶圣陶在四川)

2.作者对某景物(事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例]18.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3分)(07辽宁 炉火 臧克家)

[例]17.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分) (07告别三峡 赵本夫)

(从作品的角度)

1.人物形象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原因

[例]19.“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05湖南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19.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4分)

结构

一、结构划分

1.划分文章结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高三语文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可能考查的角度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