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可能考查的角度

[高三语文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可能考查的角度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274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三语文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可能考查的角度,

6.运用技巧的精彩句

[例]20.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

(2)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

7.含义丰富的指代句

[例]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07全国卷II海南杂忆  矛盾)

答:“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被弃置不用的人才。“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8.表露态度的观点句

[例]18.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 (05江苏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答:相信人类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放任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话将应验。

.体现中心的主旨句

[例]18.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4分)(05广东  壶口的黄河    肖铁)

[例]19.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6分) (05广东  壶口的黄河    肖铁)

10.与词语相呼应的句子

[例]17.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05四川  张家界   卞毓方)

(2)作者说:“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文中这一“灵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从第三段、第四段各举一例回答)

11.意义变化的情境句

[例]20.文中说“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又说“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说法的异同?(4分)(06天津  造心   毕淑敏 )

12.看似矛盾的相关句

[例]18.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07告别三峡 赵本夫)

13.耐人寻味的修辞句

①比喻

[例]13.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06福建  泪与笑  粱遇春)

②排比

③反语

④双关

⑤对偶

⑥夸张

[例]19.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4分)(06天津)

19.(4分)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⑦拟人

[例]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06全国卷Ⅰ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16.①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⑧设问、反问

⑨对比

[例]18.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18.(6分) (1)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  (2)好处:深化主题。

⑩反复

[例]15.“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分)(2005全国卷Ⅰ 一日的春光 冰心)

二、在文中的作用

1.在内容上具有提示性或导引性

[例]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06 四川)

14.(4分)“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2.在表达上深化文章内涵

[例]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06山东)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16.(1)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3.使用某句话的意图

[例]14.“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4分)(06福建)

4.体现文章脉络层次

[例]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06山东)

(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测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16.(2)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5.寄托思想情感

[例]17.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7分)(06全国卷II绵绵土牛汉)

6.结构文章的关键句

①中心句

[例]12.第④段中最能体现该段大意的句子是         。(2分)(2004上海)

②总结句

③过渡句

④支撑句

⑤深化句

⑥点睛句

⑦段首句

⑧段尾句

[例]19.“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不超过40个字)(4分) (05湖北  土地   韩少功)

三、内容上的关联

1.找出和某句呼应、照应的句子

[例]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06全国卷Ⅰ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15.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2.找出某个句子表达意义的依据

[例]19.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4分) (07浙江  泰山之恩    蔡家园)

3.写某内容,为什么要从另一内容写起

[例]14.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6分)(05全国卷II春天的梦 苏叔阳)

一、开头段的理解和赏析

1.深层理解开头的关键语句

[例]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06年重庆卷,说村落)

2.探讨如此开头的好处

[例]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07山东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3.探讨开头与正文的关系

[例]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06年上海卷  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

4.对全文结构安排的作用

[例]16.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05广东  壶口的黄河    肖铁)

二、结尾段的理解和赏析

1.解释结尾关键语句的含义

[例]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07湖南  忆刘半农君)

[例]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07山东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2.探讨如此结尾的好处

[例]21.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分)(05北京  合欢树)

3.探讨结尾和正文的关系

[例]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 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05年江西卷,给匆忙走路的人)

4.通过结尾分析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16.作者认为,王佐诗的结尾“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 是“含泪微笑”式的,为什么?(4分)(07全国卷II海南杂忆  矛盾)

答:天南星本是一种草药,当地老百姓无以为生,拿它充饥,情状悲惨。王佐似乎赞美了天南星是海南独有的“美产”,但实际上是对搜刮百姓行为的反讽。

5.结尾段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高三语文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可能考查的角度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