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案2(人教版选修)

《有无相生》教案2(人教版选修)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576  栏目:先秦诸子选读
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有无相生》教案2(人教版选修),

2、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三、知识归纳

1、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现)

死而不亡者寿(妄)

其脆易泮(判)

起于累土(蔂)

2、词类活用

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形作名)

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

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增多)

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

其未兆易谋(名作动,显露迹象)

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

慎终如始(形作动,慎重对待)

3、古今异义

埏埴以为器(来做)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走不远;不能明理)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做事;差不多成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软;僵硬)

4、文言句式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

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

千里之行(宾语前置)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被动句)

四、具体解读

1、第二章

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失去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随之失去。

一些相互对立的事物: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等,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多媒体显示:

“《老子》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以类似诗歌的笔法论哲理,裁章遣词殊异,跳动性大,常于无字处为曲折,玩读时真似‘诗无达诂’。”(冯达甫《老子译注·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版)

2、第十一章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

多媒体显示并解说:

“老子所说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因此它虽然以‘无’为主,但是也不轻视‘有’,它实在也很重视‘有’,不过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老子第二章说‘有无相生’,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段话很巧妙地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一个碗或茶盅中间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可正是因为是空的,所以起了房子的作用,如果是实的,人怎么住进去呢?老子作出结论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它把‘无’作为主要的对立面。老子认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无’的辩证统一,这是对的;但是认为‘无’是主要对立面,这就错了。毕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发生作用。如果本来没有茶盅、碗、房子等,自然也就没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没有了。”(冯友兰《老子哲学讨论集》第117页)

3、第二十四章

在本章中,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不可恃,也喻示着雷厉风行的政举将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这其中仍然贯穿着以退为进和所谓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这种观点、这种态度绝不是无条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的,而仅是对现实斗争中某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的策略,这虽然说不上是在逃避现实的政治斗争,但表面上给人的印象却是消极退守和防御。当然,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贯主张。

多媒体显示: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4、第三十三章

中国有一句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

本章中讲述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老子认为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

多媒体显示:

“这一章宣传了一系列消极、保守、反省的精神修养观点”,宣传精神胜利法,说“死而不亡是长寿,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任继愈《老子新译》修订本第132页)

评析:老子极力宣传“死而不亡”,并不是宣传有神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5、第六十三章

本章旨在阐发“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世哲学。老子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从前几章的内容来看,老子反对以繁琐的禁令去捆住人民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他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这里,老子不主张统治者任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什么事。“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这个比喻是极其形象的,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接下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掉以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

多媒体显示:

“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王弼《老子道德真经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有无相生》教案2(人教版选修)
《《有无相生》教案2(人教版选修)》相关文章

tag: ,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