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富有美学情趣的名篇——说张先的《天仙子》

富有美学情趣的名篇——说张先的《天仙子》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75  栏目:唐诗宋词
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富有美学情趣的名篇——说张先的《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传世《安陆集》(又名《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六十余首。《天仙子》就是其集中最著名的词篇之一。

    这首词前面有一短序(或称词题):“时为佳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一、短序中交待了作词的时间、地点和词人的身份;二、交待了作者借口卧病,闲居在家,不想入府。这两点说明,张先当时虽已五十二岁(据夏承焘《张子野年谱》),但因他性格孤傲,不肯依附于人,所以仕途淹蹇,很不得意,只当了个嘉禾(当时的州名,今浙江嘉兴)小倅(Cuì翠),即协助知州掌管文书的小吏。梅尧臣在《送签判张秘丞赴秀州(即嘉禾)》诗中曾这样写道:“嘉禾主人余久知,迹冗不拟强攀附。倘或无忘问姓名,为言懒拙皆如故。”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张先的这首词。

    上片集中写伤春之情。开篇两句是第一层。起笔从听歌入手:“水调数声持酒听。”据《隋唐嘉话·补遗》载:“隋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又《碧鸡漫志》载:“今曲《水调歌》为炀帝自制,……声韵悲切。”并说唐玄宗还欣赏过这个曲调,其中有“山河满目泪沾衣”之句。可见,《水调》的旋律是悲抑激切的。听歌的目的在于送春,在于消愁,结果如何呢?回答是:“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至上片结尾是第二层。这一层表面是伤春,重点却是自伤,因为春天一去,虽然不知“几时回”,但毕竟还有回归之日,而人的青春一去,却永无重返之机了。所以,“几时回”,问的并不是春天,而是在向自己的青春发问。“临晚镜”,是向晚临镜自照。“流景”,是逝去的年华,当作者临镜自照,发现自己青春老去,年华永逝,又怎能不油然升起一丝怅惘之情呢?“伤”字对此已表现得十分清楚了。所以,最后便发出了往事不堪回首,“后期”(今后的相约和期许)成空的慨叹。

    下片描绘庭园池塘之景,并借以烘托伤春自伤之情。“沙上”二句写目之所见,“并禽”,是成双成对的鸟儿,这是爱情和美满的象征。“暝”,是暮色,这一句交待了时间的推移。从上片的“午醉”到下片的“池上暝”,可见作者在园中已消磨大半天时光,惜春恋春之情,已不言自明。下面,“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有拟人的特点,并极富连贯的动作性。通过这个“弄”字,把月下的“花”写活了。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看到,这一句之所以富有诗意,富有美学情趣以及由此而为后世读者所激赏的原因,还在于有一个不曾为王国维强调提出的“影”字。这个“影”字才是篇中的“词眼”,是词中美学境界的焦点之所在。“云破月来”是针对“池上暝”而言的。当暮色笼罩池塘之际,天上浮云掩月。忽然,云散月明,皎洁的月亮露出圆圆笑脸,照射园中的一切。此刻,由于作者留恋春天,故而特别注意于那象征春天的花朵。他终于发现,那即将凋谢的残花,仍在把自己的身影投向水面,伴随春风的吹拂而不断摆动自己的腰身,仿佛在对镜理妆。词人由此而想到,连那即将凋谢的残花,面对“春去”的现实,还要顾影自怜,对生活充满了眷恋之情。这对“往事后期空记省”的词人来说,不更加引起自己对春天的留恋,对生活的热爱么?从“重重帘幕”到篇终是第四层。时间由傍晚转到更深人静,写的是作者的目之所见与心之所想。这一层的关键词语是“风”字。这一“风”字,是贯穿整个下片的。由于有“风”,春寒料峭,沙滩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才依偎得紧紧的;由于有“风”,才把浮云吹散,使月亮得以出现;由于有“风”,月下的残花才在风中摇摆,使倒映入水的花枝不断地“弄影”自怜。这“风”,还将把残花吹落,使明天园林里的小路上落英缤纷。“应”,是估想之词,是由“风不定”联想到的。终篇的“落红”与开篇的伤春,前呼后应,使上情下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这首词有两个显著的艺术特点。第一是感情劲直激切,有一种郁结于胸的自伤和怅惘之情,这种感情是非直接表现出来不可的。

    第二是“影”字传神,作者善于通过“影”字来开拓美学境界。张先对于“影”字似乎怀有特殊的感情。据《苕溪渔隐丛话》、《古今词话》等书记载,当时人们曾送给张先一个美称:“张三中”,“谓能道得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也。”子野却自我介绍说:“何不曰:‘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风絮无影’,吾得意句也。”(后两影,有人传为“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这说明“张三影”的美称是张先自己起的。在张先之前,已有不少诗词家在各自的作品中描绘过“影”字。南朝梁诗人何逊《夕望江桥》:“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轻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煜《浪淘沙》:“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还有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这些诗句里,都注意到“影”字的作用,但是,象张先这样自觉地、反复地捕捉和挖掘“影”字的美学境界的词人,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那末,诗人、词人为什么要着意描绘“影”字呢?这可以从现实中的鲜花美景和倒映入水的美景这两者的关系得到说明。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水中的花影、山影、人影以及亭台楼阁的倒影似乎更多一层迷人的魅力。这也就是说,“影”字具有一种美感的作用。难怪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这样说:“戴容州(叔伦)云:‘诗家之景,如兰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张先似乎很懂得这个道理。“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影”字多传神!它生动地表现了“花”的情趣,“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使全诗的境界为之一变。这是一首脍炙人口之作。其中表现出一种珍惜青春的美好感情与美的境界,它给读者的感觉不是感伤而是激发人们对青春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尽管如此,它仍然没有跳出古诗词中司空见惯的伤春自伤之情、庭园楼阁之景的狭小范围,这是阅读时需要注意的。


,富有美学情趣的名篇——说张先的《天仙子》
《富有美学情趣的名篇——说张先的《天仙子》》相关文章

tag: 天仙子  美学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