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晚唐诗人的心中田园

晚唐诗人的心中田园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492  栏目:唐诗宋词
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晚唐诗人的心中田园,

  经历了盛唐的繁华兴盛,唐代在安史之乱后就开始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衰亡。进入晚唐,社会更是动荡不安,朝廷上的腐败糜烂,朋党之争,使整个国家都陷入混乱中。唐朝的文化上的辉煌,也开始在晚唐渐渐衰落。但晚唐又是整个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因为它涌现了一批的伟大诗人和文学家,而且,晚唐在继承盛唐和中唐文化的基础之上,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正是那一种繁华落尽之后的凄凉,成就了晚唐的诗文。而晚唐又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纷乱的社会,使得大批仁人志士徒有报国之志,空有满腹经纶,却苦于报国无门。面对这样一个社会,面对自己无力改变的现实,晚唐的诗人们或是对现实进行批判,或是对过去的那段盛世进行着充满哀婉的回忆,或是就此沉沦在声色犬马之中。像杜牧、李商隐这样优秀的诗人,也只能是在不断的颠沛流离之中,在太多的纷杂世事之中终其一生。

   身处在这样的乱世里,既然在现实之中不能得到满足,诗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安慰,追求心灵之中的田园。其实中国人很早就有了这种追求心中田园的意识。田园,已经不再是单纯作为一种形象而存在,不再只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式的农家院落,而是已经在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和熏陶之中,慢慢的被升华为一种意象。尤其是到了东晋时期,出现了一位冠绝古今的写田园的大师----陶渊明。陶诗可以说是自成一格,整个诗风与自然、与田园都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平淡朴实的诗句中,将一份人和自然的和谐之美流露尽至。陶渊明写的是现实中的田园,更是他心中的田园。

   到了唐代,晚唐之前也有很多写田园之作,也应运而生了一批田园诗人。王维就是一位,王维信奉佛教,其诗也与陶诗的风格相迥,王维的诗中体现已不再是心中田园了,而是参悟出了一种有禅宗意味的佛家境界。倒是后来的孟浩然的一些田园诗从文字上看深得陶诗精髓,但孟浩然只想着"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心中想着做官,自然就没有了陶渊明那种真正的淡泊宁静的气度。

   而到了晚唐,人们在纷乱的世事之中辗转、彷徨的时候,真正静下心来写山水田园的已经很少了。但处在乱世之中,在经历了无数的流离之苦,受尽了人间悲欢离合之后,人们都希望能够有一个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息,得到慰藉的地方。这个地方恐怕在当时的现实中是没有的,却可以在精神上,用诗、用艺术去追求、去寻觅。所以到了晚唐时期,晚唐诗人对于心中田园的表达式在另外一种层面上的。如果说,陶诗写的既是现实田园又是心中的田园;王维、孟浩然的诗写的是现实田园,表现得不是心中田园的话,那么晚唐诗人则是写得不是现实田园,追求的是心中的田园。

   但这种追求,又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所不适应的,而且他们在追求过程之中的心境,远没有达到陶渊明那种心胸上的广阔和豁达,也没有达到陶渊明那种对自然的虽朴素却是无比真挚的爱。因此他们的这种寻觅本省就是带有一定逃避现实的色彩的。现实是无法逃避的,何况很多诗人其实从骨子里一直还对当时的政府抱有幻想,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这种看来自相矛盾的心态使得晚唐诗人很大程度上是生活在一种自己都无法摆脱的困顿之中。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李商隐可以说是晚唐诗人的一个鲜明的代表----无论是在诗歌的成就上,还是在个人的经历上。

   李商隐少年时非常刻苦,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同时,他的文学天赋也很高,为很多人所赏识。后来,他进士及第后,本来一片光明的前途却因卷进当时的牛李党争而从此变得坎坷跌宕。他在宦海浮沉几十年,几次进进出出,辗转了很多地方,最后终于辞官闲居,但不久就病逝了。这就是很多晚唐文人的共同之处,自身有远大理想,也有一身本领,但在那样的政治环境里却只能是充当别人的政治工具而已。

   在这首《夜雨寄北》里,就含蓄的体现了诗人痛苦矛盾的心情。有人说这首诗是献给李商隐的妻子王氏的,我却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李商隐写给自己一首诗。在我看来,其实"共剪西窗烛"不过只是一个空泛的意象而已,或者说,他有可能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美好的家园的符号。诗人用简单的共剪西窗烛就指代了他所怀念的家乡,亲人;更深一层说的话,指代的不仅仅只是家乡,亲人,还是诗人心灵上的一种寄托,心灵上的一种追求,是诗人心中田园的一个形象化的代表。显然,诗人对于这种美好的意象是无比向往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种向往之心又是如此的真挚,如此的朴实,如此的迫切。然而,能回到家乡吗?能达到心中向往的境地吗?这一切却在诗的开始就有了答案----"君问归期未有期"牵绊诗人的是什么?表面来看,是诗人当时所任的官职所至,而真正的更深刻的原因,能够牵绊他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其实就是他对于自己理想和责任的一种近乎木讷的坚持。

   这种追求,贯穿在整个晚唐时期的文化之中。晚唐文人一方面经历了现实生活的压抑和失落后,想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另一方面又放不开现实的很多东西,尤其是放不开在其改造社会,重现盛唐盛世的远大但不现实的抱负,因此,这种矛盾和困顿是晚唐诗人始终无法摆脱的心结。但正是这种矛盾和困顿,让我们更真实的感受到晚唐的文化风格,也使晚唐的诗歌作品更加独具一格,更值得以后的人们反复颂咏,品味。


,晚唐诗人的心中田园
《晚唐诗人的心中田园》相关文章

tag: 田园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