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格列佛游记》名著阅读

《格列佛游记》名著阅读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254  栏目: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格列佛游记》名著阅读,

《格列佛游记》名著阅读

主备人:灌南中学外国语学校朱一松

执教人:       执教班级: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引导学生通过将作品中的故事与作品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2、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1、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2、与《桃花源记》、《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设想:

1、用5课时授完(可根据教学情况自行调整);

2、在新学期开始时,就进行阅读动员。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这一教时安排在新学期初)

一、以旅游为话题导入。

(说明:教师可启发学生讨论旅游的作用。旅游主要有这样几个作用:健体、冶情、长识、立业。我们一般人旅游就是为了健体、冶情、长识,鲁宾逊的旅游是为了立业,我们今后就要认识一个人——格列佛,看看他给我们讲述的精彩的旅游故事。)

二、教师展示几个精彩片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片段一、初到小人国的事;

片段二、大人国事情概述。(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农民带格列佛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最后来到首都。这个农民发财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场,把他累得奄奄一息。当这个农民眼看无利可图时,便把格列佛卖给了皇后。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面对国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但被国王一一否定。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

三、简介作者。

斯威夫特是英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他是遗腹子,从小由叔父抚养长大。十五岁时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获学士学位;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701年获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他在大学里的主业是哲学和神学,但他个人更偏爱文学和历史。

1688年,斯威夫特前往英国,做了穆尔庄园主人威廉·邓波尔爵士的私人秘书,直到1699年邓波尔去世。在他担任秘书期间,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

1699年,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附近的一个教区担任牧师,但为教会中的事务常去伦敦,后来卷入了伦敦的辉格党与托利党之争,受到托利党首领的器重,担任过该党《考察报》主编。1714年托利党失势,他回到爱尔兰,任都柏林圣帕特里克教堂主持牧师,同时着手研究爱尔兰现状,积极支持并投入争取爱尔兰独立自由的斗争,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最后都破灭了。

晚年的斯威夫特内心十分孤独,只限于和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交往。他将自己积蓄的三分之一用于各种慈善事业,用另三分之一的收入为弱智者盖了一所圣帕特里克医院。然而,斯威夫特本人也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许多人甚至认为他已完全疯了。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辞世,终年78岁,葬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斯威夫特的文学才能很早就显露出来,他写过一些诗和文章,但真正使他扬名的是讽刺散文《一只澡盆的故事》(1704),在这篇故事中他讽刺和抨击了英国各教派的虚伪和无耻。此后他又写了《布商的信》(1724—1725,抨击英国政府对爱尔兰的货币政策)、《一个小小的建议》(1729,讽刺英国对爱尔兰人民利益的压榨和情感的欺侮)等等。但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在世界几个边远国家的旅行》,即通常所说的《格列佛游记》,这部书完成于1726年。

四、指导读法。

1、讨论:你认为阅读小说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在内容上,一要弄清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二要弄清故事情节,这是重点;三要揣摩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四要感受作家的情感。在形式上,一要揣摩作品的艺术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想像、讽刺等等);二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境界:“吞”(泛读)、 “啃”(精读)、 “品”(悟读)。

教师出示“读书三境界”资料: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 “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五、提出任务。

1、通过买、借等方式解决书的问题,确保在一个半月时间内读完。

2、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不忘与同学交流,并随时完成如下笔记(每周至少完成一张):

页码范围

精彩情节概述

我的领悟与交流情况

妙语摘录

笔记时间

第二教时

一、导入示标。

话题:简介这部名著近阶段的阅读情况,并提出这一堂课的学习目标:精读《宫廷游戏》、《语言的妙用》。

[1] [2]  下一页

,《格列佛游记》名著阅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