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教学实录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教学实录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200  栏目: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教学实录,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是的,还是那句话,就是希望更能报效祖国。

生35:“亲射虎,看孙郎”暗示了什么?

生36:暗示自己富有雄才大略。

师:像谁那样?

生:像孙权那样。

师:好,时间关系,我们一起探讨的问题到这里,同学们还有许多问题,可以课后一起去探讨。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设计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1、作者牵黄、擎苍、骑马、射虎等动作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2、词里出现了哪些人名?作者借他们来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3、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朗诵?其实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都涉及到了。

(讨论)

师:好,谁来回答这些问题,请举手。

生37:写出了作者当时精神非常饱满、英勇、豪放,给人的感觉是气态非凡。

师:她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下一题。

生38:出现了孙郎和冯唐两个人名,作者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才大略,爱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生39:第一段用激昂的,强壮的语调来读,第二段用惋惜的,悲伤的感情来读。

生40:第一段用激昂、强壮的语调读,第二段用更强烈的,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师:对,后面抒发了作者要报效祖国的愿望,应该语气更坚定,同样是豪放的感情来朗诵,而且比上一段更有气势。整首词给人的感觉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什么?

生:豪放。

师:对,豪放。怎么豪放呢,从词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

生4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42:西北望,射天狼。

师:还有没有?

生4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生44: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老师总结)

师:好,同学们,我们就用这种热情、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全体同学朗诵)

师:你们的朗诵把我也感染了,我也想朗诵,要不要?

生:要!

(老师朗诵)

师:谢谢!老师朗诵还不够好,个别发音不够标准。下面请欣赏标准的朗诵,感受诗词的美。

(听录音)

师:感受到美吗?

生:美。

师:什么美?

生:豪放美。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背诵,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背诵是有方法的,你看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什么?

生:写出猎。

师:下片呢?

生:抒情。

师:不管上片还是下片都表现了什么?

生:豪放!

师:好,大家一起来背诵。

(学生背诵)

师: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好,大家的背诵与刚才的录音的朗诵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45:录音的朗诵更有感情,我们的朗诵较平淡。

生46:“千骑卷平岗”的“骑”应读什么音呢?

师:对,我解释一下,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jì”。下面请看屏幕,回去思考:你读了这首词想到了什么?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教学后记】非常有幸代表东莞市参加了广东省2003年“行知杯”初中中青年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获一等奖。我上课的篇目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授课对象是茂名市第十六中学初一的学生。

这节课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启发。如果说有“闪光点”,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以诵读为主。初一的学生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一定的难度,诵读是最好的方法。读题,读作者,读课文,读注释,通过多次的“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语感,了解词的思想感情。

二、  质疑探究。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先在小组里提出,小组探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分析解决,老师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      讨论延伸。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里,品味这首词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诵和背诵课文。

根据新课标精神,改革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实行民主、开放、以生为本的教学,让学生“走出灌注”。以上几点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劲头高涨,与老师配合得较好,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朗诵、背诵。2、感知、品味)。

这更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教好古诗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教学活动,利用最佳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对古诗文的教学才有促进作用。

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上课时情绪比较紧张,普通话不够标准,对这首词还理解得不够透切等。比如,一学生提问:“为什么文题用“密州出猎”而不用“密州打猎”?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作者当时想到“出”,没有想到“打”;另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他们打猎要走出城里的原因。我的补充回答是:同意第二个同学的说法,还有一个原因是“打猎”是口头语,而“出猎”是书面语。这显然是不到位的牵强的回答。造成这原因是因为对古诗文知识积累不多,理解不够透切。这警示我赶快广泛阅读古诗文,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这次竞赛,更使我感到自己的不足。“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会更加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点评】www.lexue88.comlexue88.com

古诗词教学必须坚持诵读为主、整体感知为主、积累为主。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古诗词教学如何才能既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符合古诗词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呢?毛秀蓉老师《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作了有益的探索,表现出三个特点:

一、因“放”而活。这堂课开放性很强,老师没有预先设置套路,引生入瓮,而是让学生在自己预习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质疑,在自主阅读中生成问题,教师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这对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但本堂课的生命力正在于此。在理解词的主旨和典故这一教学中心环节里,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活而不乱。这正是课程标准倡导的。

二、因“合”而深。这里的“合”,侧重于合作学习,即学生带着疑问到小组里进行讨论、研究,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决问题。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整堂课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氛围中展开。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师生之间的探讨和谐自然,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说教者。由于“合作”,对诗歌的挖掘较有深度,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在“诵读”这一环节中,教师持合作的态度的“示范”,通过取长补短,师生共同进步。

三、因“引”而高。诗言志,词言情。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领会词中的“情”,就可以达到诗歌教学的最高目标。课堂教学中,毛教师十分善于引导,把学生导向重难点,抓住词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领会词的意境。《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只有70字,但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毛教师通过背景引导、诵读引导、词眼引导、典故引导,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从感性的层次到理性的高度认识了苏轼的报国之志,从而落实三个维度目标。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异地借班,现场作课,难免有不足之处,主要是:(1)导入比较拖沓,整堂课显得前松后紧,以至关键性问题和背诵的任务未能很好地落实;(2)嚼得太碎,过分纠缠一些细节,重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全词整体感知不足;(3)诵读缺乏足够的指导,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感受词的美。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河清)


上一页  [1] [2]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