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雷电颂》教案教学设计13

《雷电颂》教案教学设计13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782  栏目: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雷电颂》教案教学设计13,

文章开头写道:“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紧紧抓住并反复运用了“咆哮”一词,既突出了大风骤起时的声势,又强烈地表达了对风的呼唤。“暗无天日的时候”,既当时正值夜晚,又是暗指主人公当时所处居的社会,同时也是影射作者所处居的现实社会。接下去,用“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进一步突出了当时社会的令人忧虑的程度,又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极力表达祈求借助风力唤起人们醒悟的心情。

主人公强烈地呼唤,殷切地祈求,但面对现实洞察一切,深知靠着强大的风力,“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于是,希望并相信它只要大力地咆哮起来,总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少”会吹走一些障目的灰尘,挡路的沙石,“至少”会吹动一些唤人苏醒的花草树木。主人公深知仅只靠呼唤风去咆哮是不够的,于是又期待风的劲吹,由小而大,由近及远地激起连锁反应:使那洞庭湖、长江、东海都“翻波涌浪”,引起强烈共鸣,以期和风“一同地大声咆哮”;对风的呼唤和祈求达到了炽热的程度。至此,我们深深体会到,作者是完全和主人公熔化在一起了,他是多么如饥似渴地盼望着“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的!

据历史记载,屈原在楚襄王继位后,曾被放逐在湖南沅水、湘水一带,沅、湘都流注洞庭湖,湖水大都在岳阳县注入长江,长江东流又注入东海。作者沿着这一线索,任其想像和联想驰骋,就风的咆哮引起勾动心弦的思念——由湖、江、海而及“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这是主人公衷心地祈求风能够发挥出如此的撼动黑暗社会的力。以下连用了几个比喻:以“自由”比喻那浩浩荡荡的江湖大海;以“跳舞”“音乐”和“诗”比喻那无边无际的波澜尽情翻滚的态势;并通过写江湖大海的水被风吹动后尽情地大声咆哮,以及给予主人公的感受,来表达对风切切祈求的心情。

第四段,由对风的呼唤引出对风雷电的共同的呼唤。风,这宇宙中的伟大的力作用于江湖大海产生了伟大的诗,在这一点上,雷、电与风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主人公急切地对它们发出了呼唤:“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这种称呼实际上已把三者看成浑然一体了),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这样热烈地赞颂与祈求,集中表达了主人公的全部意志:让那“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摧毁黑暗、阴惨的社会,正是这篇散文诗抒情的主旨所在。

第五段,由雷声隆隆想到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主人公由此生发出“车轮子”“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的联想,回应上文对风的祈求,渴望雷也要发挥伟大的力量,帮助主人公冲破黑暗走向自由的新天地。“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和着……和着……和着……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这里把没有边际没有限制的大海比作急切向往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非常贴切。这几句更加强调了主人公和那没有限制的自由完全熔合为一体了。这不仅不是逃避现实,而且恰恰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上文,主人公急切地盼着摧毁黑暗、阴惨的社会,这里,主人公又急切地盼着能够走向自由的新天地,前后是和谐一致的。

但是,主人公非常清醒,他所追求的新天地,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只盼望是不行的,于是又以更加强烈的感情转向对电的呼唤:“宇宙中最犀利的剑”是主人公对雷电的称谓,是切合心意的最恰当的比喻。在此剧情的前边,作者曾经交代过,主人公遭受诬陷后,国王派人把他抓起来,并且摘了他的帽子,拔了他的宝剑,被押送到东皇太一庙去。剑,曾是他蒙受奇耻大辱的见证,因此这种联想和设喻最能勾动人们的心弦。他也自然地期望着雷就像宇宙中最犀利的剑一般,刺向黑暗的社会。第二、三、四个“你”字,实际上巧妙地变换了指代关系,由指代电而转为指代以国王为首反动势力。“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实际上,主人公又是把自己的愤怒同电光熔合一体,成为对黑暗的无坚不摧的力。“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表达了摧毁黑暗社会的坚强意志。但是,主人公毕竟十分清醒,他虽然认为“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仍旧期望哪怕“至少”能使那“灿烂”“眩目”的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也好,这是极而言之的表达心情的说法。

第七段由呼告光明入手,运用“景仰”“拜手”“稽首”等词语,充分表达了主人公渴求光明的心情。下面用恰当的比喻“你的本身就是火”,由“光明”引出“火”并喻之为“宇宙中的最伟大者”。接着,把火比作无处不在的“宇宙的生命”,“我的生命”,而且强调“你就是我”。至此,主人公不仅同风雷电熔化为一体,而且也同宇宙的生命之火熔化为一体,决心让这“熊熊地燃烧着的”,“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烧毁“一切的污秽”,“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即使自己牺牲也甘愿同黑暗社会同归于尽。

    以上,主人公在呼喊声中,把主观和客观,人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屈原要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内在力量。用火一般炽烈的语言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怒,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第九段起所列述的一些神灵,实则是黑暗社会的支柱的一些对象,分别予以痛斥,认为他们统统都应在被烧毁之列。作者通过主人公痛斥的神灵,既是屈原原作《九歌》中涉及的神灵,也是剧中东皇太一中供奉的神灵。东皇太一庙首席供奉的是东皇太一,传说中天神中最尊贵的神。要炸裂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首先就要向他问罪。云神作祟,使宇宙间更加黑暗,因此其次要向云中君问罪。在主人公的眼里他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君原是给人类放出光明的太阳神,但是当时他没有放出光明,而只是听任东皇太一和云中君等肆虐捣乱,因此说“你完全是一片假”,也理应问罪。此外,对于主管人类生死、祸福的大司命、少司命,主人公指斥他们说“你们的天大的本领就只有晓得播弄人”;面对湘君和湘夫人,主人公则指斥他们说“你们的天大的本领就只晓得痛哭几声”,哭且没用不说,但是“哭出几笼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吗”。因此,主人公就现实的黑暗,连及诸天神等的应当被烧毁,激愤地痛斥道:“我都要把你们烧毁!烧毁!烧毁!”至此,主人公由对自然力地呼唤与祈求进一步转而为对人类力量的自信,在摧毁黑暗的社会、黑暗的宇宙连同它的主宰这一点上,又深化了主题。

第十二段,想像和联想又回到现实,过渡下文。上文对东皇太一庙中供奉的神灵—一加以痛斥,只剩下了河伯。开头一句:“哼,还有你这河伯……”,好似刚要指责,忽然,笔锋一转,话题落在剧中在《九歌》舞蹈中“河怕”扮演者——即后来见主人公遭到诬陷而加以倾心宽慰的“钓者”的身上。这位“河伯”(钓者)曾经亲自看到南后设计陷害屈原,先向屈原揭露南后的阴谋,又向楚怀王揭露实情,结果南后竟下令道:“哼,又是一个疯子弟兵把嘴勒住,抓进城去。”接着又指着婵娟说:“也把她的嘴勒住,抓进城去!”当主人公被押至龙门高坡上时,回头看到婵娟被人虐待和钓者“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婵娟和“河伯”都不幸地被押进了龙门。主人公在遭受诬陷之后,又亲见正直的钓者和坚贞无辜的女弟子都受到了伤害,悲与愤强烈地交织在一起。主人公深知,眼泪无济于事,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又更加强烈地向宇宙间最大的力——风雷电呼唤与祈求,并誓与宇宙化作一体,去摧毁一切黑暗。以更加浓烈的情感加深了主题。

第十三段,“但是”一词急转下文。先是把“我”与“宇宙’并提,再下又合称“我们”;先是连说“没有眼泪”,再下又说“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主人公面对罪恶的现实,怒不可遏,满怀信心地把自己融于宇宙之中,大声疾呼最坚强的意志和最强大的力的结合。最后从久久被压抑的心灵的最深处迸发出时代的、也是人民大众的最强音:“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三个倒装的呼告句,强调了要赶快一致行动起来。三个“毁灭”连用,表达了必须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不说把黑暗毁灭而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更突出了与黑暗社会不共戴天的仇恨。结尾处,随着情感的激越发展,诗的语言更加鲜明有力,使主题思想又有所加深。读到这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风雷电的赞颂和对屈原精神的赞颂完全一致起来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怒和对光明的渴求,以及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化在屈原对现实的态度之中。通过此文,无情地鞭挞了蒋介石的黑暗统治,抒发革命人民胸中的忿恨,这就是当时在白色恐怖统治下作者创作历史剧的动力所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雷电颂》教案教学设计13
《《雷电颂》教案教学设计13》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