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比较·探究《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教案6

比较·探究《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教案6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454  栏目: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比较·探究《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篇演讲的内容,把握演讲辞的语言特点。

2.理解作者的革命情怀。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革命情怀。

三、教学难点:

1.把握演讲的语气。

2.把握演讲辞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课题导入:

1.介绍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与听众进行现场交流,不但是理念上的,而且是感情上的,不但在有声语言上,而且还在无声的躯体、姿态、表情上,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革命者的演讲词。他就是邹韬奋《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2.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现代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江西余江人。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3年初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7月被迫流亡海外,周游欧美,并至苏联参观。1935年8月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抗日战争开始后获释,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国抗战》等刊物。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复刊《大众生活》。日军攻陷香港后,辗转赴广东东江游击区,并于1942年到苏北解放区。次年秘密赴上海治癌症。1944年7月24日病逝。中共中央接受他遗书中的申请,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重要著作编有《韬奋文集》等。

作者被关在监狱,很长时间里,前途,命运,甚至生命,都在敌人的股掌之间,这是何等痛苦;一旦获得释放,又是何等欢欣。这是正义人士多方奔走、抗议、营救的结果,这是政治斗争的胜利。先生当然是胜利的英雄,这位英雄所面对的,又是支持、拥护自己的大众。场面很是热烈的。前面发言的人,又讲了许多热情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演讲,先生发表了演讲,他讲了什么内容,情绪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

(二)课堂活动: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语气,做好朗读这篇演说辞的准备。

2.开展小组竞赛。各组推荐代表上台模仿邹韬奋进行演说,看谁把这篇演说辞读得好。

3.师生共同评论。

4.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篇演说辞的特点。

明确:语言朴素,用词简洁,言简意赅。语气平易近人。

(三)内容难点理解:

(1)       为什么称“兄弟”?

明确:因为,它有利于缩短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不是踞高临下,而是和对方平等。这就是说,不仅仅是社会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人情关系上是亲近的。这个词语有利于构成一种语境,有利于缩短现场的心理距离,而缩短心理距离,是顺利交流的关键。如果相反,一味居高临下,就不是缩短心理距离,而是扩大心理距离,听众就可能感到隔膜了。

(2)       为什么在看守所内觉得心安理得?

明确:从文中“兄弟每自反省,自己好不好?所做皆大众所要做的事吗?”和下文“在看守所内感想是什么?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两句中可知,作者觉得心安理得在于两个原因:一是做大众的事情,二是没有做出出卖大众的事情。

(3)他的坚定信仰是什么?

明确:作者愿意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5.引导学生评价邹韬奋,并找出文中的根据。

明确:博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博大的胸襟体现在“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心中满不在乎”“很想早些出来,和大众做一些事”等。“恢弘的气度”体现在:“亦没恨人的心”“但愿今后能合作”。

(四)课堂小结:

注意演讲辞的特点和感情基调。把握演讲者博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


,比较·探究《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教案6
《比较·探究《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教案6》相关文章

tag: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