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五: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三、小组合作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 念无与乐者:( ) ( )
(2)遂至承天寺:( )
(3)怀民亦未寝:( )
(4) 积水空明: ( )
(5)盖竹柏影也:(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默写文中描写庭中景色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作简要分析。
五、巩固、拓展、延伸
1写出有关赏月的名句。
2苏轼借助月光自我排解,表达出乐观的心境。大家应该从东坡这里取到了快乐人生的真谛。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六、反思:
阿里山纪行
吴正功
一、学习目标
目标:
1.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 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
3、 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愿望。
4、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重点: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
难点: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的魅力。
【知识链接】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吴功正(1943一 ),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阿里山纪行》一文。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视点和要叙述、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账。
,《小石潭记》导学案10(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tag: 小石潭记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