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课题 多彩四季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三峡》是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课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新课程标准》对古文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三峡》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它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如此重要如此优美的散文,不精读不细品就太可惜了。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学了《古代寓言二则》与《幼时记趣》两课文言文,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字词的积累。但毕竟《三峡》是一篇写景的古代散文,与前边的写人记事的文言文是不同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古代写景散文。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点,骈散结合读来很有节奏,而且使用了骈体文中常用的修辞互文与并提,这样的句子是在学生学习中必须引导的。应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
教学目标:
1、 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并做相应积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 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3、 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4、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课时课题 《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几个重要词语:略无、阙、曦、沿、溯、疾、漱等。
2、掌握几个特殊句子的翻译。
3、训练学生分析要点、理清思路的能力。
4、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三峡的自然美的能力。
5、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语句,仔细揣摩,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句中词语的掌握主要结合旧有知识,词句的掌握主要引导学生推断。
2、理清思路和概括要点主要通过梳理并找出其内容上的联系点来分析。
3、在品读中感受景物之美,在想象中再现美之景物,在欣赏中读出景物之美。
使用教材的构想
本文是经典的写景散文,又是重点文言篇目,所以必须落实文言字词,让学生学习领会本文精巧的结构技巧,感受其构思的妙处。同时还应尽量多的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感受其语言的节奏。借助问题,使学生理解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且通过练笔来巩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从而为本单元的写作“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服务。
一、导入三峡: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全线竣工,无数人梦想的“高峡出平湖”的美景变成了现实。走进今天的三峡,烟波浩渺的湖面上静卧着无数的岛屿,三个一群,五个一组,与湖水相映成趣。驾一叶扁舟荡漾其中,交通畅达,心旷神怡……同学们,你们可游过曾经的三峡?那时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郦道元去神游昔日的三峡吧!
二、朗读三峡
1、请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介绍作者、作品。
2、自由朗读,解决字词,注意断句,做到字正腔圆。
3、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疑问处勾画出来。
(2)小组交流疑问处。
(3)师生共同梳理文中难译之词句。
备:互文句: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
并提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结:本文因是骈散结合之文,故有一些骈体文中的句式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这两种修辞,不要求学生掌握,只求有助于对语句的理解与翻译。)
4、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三、感知三峡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学生分析,教师板书: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如学生无法解答,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备:(1)为什么先写山?
(2)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解答:(1)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峡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文章先从山写起。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写水,山为下文写水的迅猛做了铺垫。山是三峡的骨架与躯体,水是三峡的灵魂与脉。
(2)因为相比而言三峡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详写。夏水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峡水势涨落的特点安排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景。
小结:文章的顺序安排一定有其合理的逻辑,我们既要从所写内容与主旨的关系来分析,还要发现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旨在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四、神游三峡
找寻景物的特点,领悟自然的魅力。
请以“三峡美,美在--------(景)的--------(特点),你看---------------------------”的句式写一段话。
例:三峡美,美在春冬之景的清幽趣味。你看,粼粼清波回荡在雪白的急流中;秀美山石林木一定是把碧绿的深潭做了镜子,晃动着它们的倒影,乐在其中。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醉神驰。
学生练笔后交流。教师适时板书各种景物点。
小结:我们读郦道元的美文,获得美的享受。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把这种美展现得更为具体可感,这就读出了自己。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五、借鉴三峡
找寻写作的美点,感受艺术的魅力。
用“《三峡》美,美在---------”说一句话。
例:《三峡》美,美在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凝练生动。
小结:本文在写作中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手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写作技巧,为本单元写作打基础。)
六、美读三峡
在理解的基础上想想怎样就读出它最美的韵味了,学生交流。
明确:读“山”要气势磅礴;
读“夏”有快,急;
读“春冬”要柔和;
读“秋”要哀婉低沉。
齐声美读。
结束语:我们在美美的朗读中感受着三峡的优美,感受着作者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让我们神游其中,留恋忘返,让我们感谢郦道元能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吧!
板书设计:
tag: 三峡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