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滕王阁序》教学参考:少年早逝叹王勃,千古留名滕王阁

《滕王阁序》教学参考:少年早逝叹王勃,千古留名滕王阁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542  栏目:语文教研
标签:语文教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滕王阁序》教学参考:少年早逝叹王勃,千古留名滕王阁,

        西人有名言“政治是是上最肮脏的东西”,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一样。王勃倒霉了才知道犯下严重错误:影响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真有“交构(制造矛盾)”的嫌疑。历来皇权的获得充满了暴力杀戮血腥,唐朝尤甚,严酷到父子相迫、手足相残王子之间的权利争夺从没停息过: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杀建成、元吉逼迫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的儿子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为皇位而相互残杀,惹得李世民大怒,剥夺了两个人的继承权,晋王李治渔翁得利荣登大统,这过程很残酷。神经紧张是有原因的,弟兄反目成仇挥刀相向让李治心惊肉跳。王子安小小年纪不知收敛,轻狂率性撞到了枪口上,是偶然也是必然。

       被黜后,王勃相当郁闷,无意中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懵懂里获罪被斥割,真是象梦中黄粱,一枕醒来不知前路何方,心中悲苦多多,写了首《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这与前期的《送杜少辅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时不同势不同心境不同,读起来感觉也不同,可见这件事对王勃打击非常之大。不过少年气盛如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文人,都有一点臭毛病,王子安失意一阵,也觉得没什么,读万卷书后,借这个机会正好行万里路,便拍屁股去了四川,那里有他几个弟兄伙。

三、半扫六朝锦粉色

       王子安少年轻狂没有政治头脑,缺乏战略眼光,没有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戏为之文成了惹祸根苗,被罢黜斥责,满心委屈,十分郁闷。但翻翻二十四史,那些怂恿皇室成员争强斗狠的角色,如果是个强势皇帝,比如象太宗世民,那结局不一定是这样了。严重的可以说是大逆,杀头事轻,灭九族都有可能,能落到这般田地实属不易。之所以这样与高宗李治比较懦弱或者说窝囊有关系,李治身体一直不大好,爱头晕,当皇帝因他宅心仁厚生性怯懦,不参与党争才得到的;后宫武皇后河东狮子一样,每天在老婆的高压态势之下,心情不好,对一些事情就不十分认真。另一个原因是王子安年龄小,确实还没有挑拨离间的狼子野心。有人为王勃叫屈,说皇帝圣明,王勃是因个别人向皇帝打小报告,写密信才导致王勃倒霉的。一个嘴巴上还没胡须的小毛孩子得罪了谁,以至使他们有除之而后快的想法?到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一句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谁让他这么出色啊!运气不如他文章写不过他,搞点小动作教训他一下,心里就平衡了。于是就如此这般了。

        不过这样也好,让王勃有机会认识一下世道真面目,对他的成长有好处,更何况还有兄弟伙早邀请他四处散散心呢。谁会邀请一个落魄文人?当然是臭味相投的。

       我们现在把王子安的兄弟伙叫做“初唐四杰”,王勃算一个,另外三个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这四杰的称号在《旧唐书》里就有的:“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与现如今的杰出青年相似。王勃在四大杰出青年里排位靠前,年龄比较靠后,大概是生者对逝者的尊重,与他过早离世有关。排名先后不重要,重要是他们有同一个梦想,并为这个想法身体力行。

诗歌从出生就承载着表情达意反映生活的功用,所谓“文学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历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演变,中国诗歌到了唐朝走进了皇宫大内和大臣们的深宅大院,成为“宫体诗”,浮艳绮靡的宫体诗只关注香艳和奢靡,充满了脂粉气息,与现实生活完全不搭界,走进了死胡同,没有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沦落成酸文人和高官们解闷的工具。有道是“自古英雄皆解诗”,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个人物,但连英武剽悍的唐太宗都喜欢这样的东东,现在看来令人惊诧。举例说明:他写的《采芙蓉》里说“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栖乌还密树,泛流归建章。”看看,看看,一个大老爷们,象小女子样,携手嬉戏,花花草草的东西,风里带着香味,按现在的标准简直就是梨花体么!这时横空出现了四个杰出青年,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空洞的、无病呻吟的、脱离现实生活的的老“梨花体”。

        其实四个人的差距还是满大,首先是籍贯、年龄悬殊,王勃山西人生于650年,骆宾王浙江人生于640年,卢照邻河北人生于约637年,杨炯和王勃年龄相仿,陕西人大致生于650年,排起来有十几岁的差异。其次是他们的职业不大相同,王勃是个秘书、枪手;骆宾王是个参谋,当过文官也当过兵;卢照邻干过县尉,相当公安局长兼武装部长;而杨炯从校书郎到参军再到县令,从政从军学文的过程更复杂。第三,他们这四大杰出青年也是后人送的,看他们的经历年龄籍贯,想来联系也不怎么密切(猜测哦,猜测不等于事实,就此打住。)但他们总有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经历不平坦,出身不显赫,再就是把唐诗从齐梁以来宫体诗的泥淖中解救出来。

        所谓“愤怒出诗人”,正因为他们生活在中下层,经历颇复杂,感受很深刻,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较实在,老百姓能看懂,同时还能激发人们的斗志。唐初国力强盛,疆土不断扩大,知识分子颇有投笔从戎建树军功的雄心壮志,四杰的某些写出塞从军的诗篇,慷慨激昂、令人感奋地反映了这一思想情绪。例如杨烱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丈夫皆有志,会是立功勋”,卢照邻的“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骆宾王的“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勋。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这些豪壮的诗句,洋溢着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没有一点伤感的情绪,在唐以前的同类诗中是找不到的。他们的诗风开始转向刚健清新。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与齐梁以来的宫体诗相比较,用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状况,代替了宫体诗寄情声色的庸俗无聊。另外四个杰出青年用扬弃的态度,在格律音韵方面发展了唐朝诗歌,为后世的律诗发展打下基础。

      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当然就成了兄弟伙。不过,从现在的资料看来,只有杨炯和王勃过从甚密,这在老杨给王勃的诗集写序言可以看出。总的来说,这四个人是个小流派,但在当时并不成气候,慢慢的后人发现了他们在关键的时候起了相同的作用,所以授予他们初唐文学界四大杰出青年称号,大致应该好象是这样。

      至于王勃去四川散心,是找杜少辅还是找卢照邻(当时老卢在成都附近当武装部长),还是找谁谁谁,或者是自我流放,已经不十分重要了,重要的是千古绝唱《滕王阁序》

四、赋得南海泪满襟

      所谓“英才”,平常人嫉妒也就罢了,但如十分、百分、万分地出众,连老天爷也会嫉妒的。王勃一点点年龄就能文会诗,稍长大从龙门县跳到长安,正应了鱼跃龙门的说法,所有这些常人难得机遇都因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文辞清新,一个小小的斗鸡也铺陈出那么多的辞藻,惊动了皇帝老儿,说他名动天下不为过分,而真正让他名垂千古的是《滕王阁序》,可惜的很,或许因为这序写得忒好了,写完不久,王子安踏浪归去,这就是天妒英才!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上元二年(675年)秋天王勃要到越南看在河内当县令的老爸,路过南昌,正遇上洪都督阎伯屿在江边的滕王阁上大宴宾客,那时“学而优则仕”,反过来说就是“仕而学则优”大凡当官的都有两把刷子,一帮子文人官僚聚到一起,吃喝玩乐之余“登高而赋”,抒发一下感情再正常不过,写出来的东西要汇集成册,就成了所谓的书稿,就算是出版了。既然成了书,前序后跋是少不了的,王勃的《秋日登洪府藤王阁饯别序》大致就是这次聚会书稿的序言。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也不会赔本赚吆喝,阎都督借旬休机会在滕王阁上安排大家吃饭是有私心的,他要向大家推荐一个文学界猛人:女婿孟学士。宴会前孟猛人准备好草稿,只等到时在众人前面露一小手。那天,推杯换盏完了,阎首长借着酒兴拿来纸墨笔砚,假摸假样地请众人写序,大家心知肚明,纷纷摇头推辞,只有王勃毫不客气地接过,挥笔疾书。阎大人心里不痛快又不好发作,拂袖到旁边凉快去了。王勃写一句有人传一句,三两句后,阎首长沉吟不语,到后来听着听着阎大人起来拍桌子说:“不得了啊,王勃真是天才,这篇序言将永垂不朽!”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李元婴衔着银勺子出生,从小受到宫廷文化熏陶,很会享受生活,文化品位相当高,史书上说他“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从苏州刺史的位置上退下来,调任洪州都督,从苏州组织了一个歌舞团,每天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在赣江边建了这一楼阁当剧院用,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封滕王,剧院就叫做滕王阁。王勃到滕王阁大剧院时已经没有了舞榭歌台,看看眼前深秋的景色,想想沛王府里的风光,感慨就大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滕王阁序》教学参考:少年早逝叹王勃,千古留名滕王阁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