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教学后记:
《一去二三里》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2个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写字是本校的特色,起步教学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运笔方法,还要教会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汉字。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轻松学好汉字。教学中向学生讲清拼音、识字二者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中识字。
二、数字引路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以数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
二、研读古诗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检查自读情况时,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找找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
三、探究写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形,给学生提供当小老师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讲给大家听,教师则重点指导有一定难度的字,这样扶放结合,既有利于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生字,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通过互评、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还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安好的基础。
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识字与说话相结合,既使学生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又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启发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时时留意,丰富词汇,训练语言。
提供 张英
,第一册《识字1》教学后记
tag: 教学 识字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