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09-13 17:20:56   浏览次数:519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点评: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薛法根

  一、品读“反复”,体味“试验”之严谨
  师:上节课我们围绕“胆大”一词,读懂了伽利略勇敢地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认识了一个富有勇气和思维缜密的伽利略。这节课,我们继续抓住“妄为”和“固执”进一步走近伽利略。“妄为”就是胡乱做,伽利略真是这样吗?读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来,在旁边做上批注。(生读、找、写)
  生:我觉得不是妄为。他先是秘密试验,接着才公开试验,说明他不是莽干,而是很慎重。
  生:他是这样秘密试验的:“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这里的“反复”“许多次”说明伽利略做事非常认真,很谨慎。
  师:“反复”就是重复吗?
  生:是重复,是做了一次又一次。
  生:我觉得不是重复。如果是重复,那就是他在一个地方重复同一个动作。“反复”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伽利略先是站在10米的地方做试验,后来又在20米的地方做试验。而且这样做不止一次,而是“许多次”。
  师:这是高度不同的“反复”。还可能有什么不同?
  生:地方也会不一样。先是在室内做,接着在室外做。
  生:环境也不同。在无风的情况下做一次,在风非常大的情况下再做。
  生:球的重量也不一样。可能是10磅重和1磅重的各一个,后来可能是20磅和10磅重的各一个。
  生:也可能球的质量不一样。先是用铁球,后来用的是木球。
  师:是啊,这样高度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地点不同、球的质量和重量不同的做了许多次,就是——
  生:反复。
  师:这反复试验的结果怎样?
  生:(读)两个不同重要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生:不管是什么的试验结果都一样。
  师:从这“反复”和“许多次”,你看出了什么?
  生:伽利略做试验非常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生:他是抱着严肃的态度来做试验的。试验是严谨慎重的,不是妄为。
  师:看来,这“胆大妄为”的背后是缜密的思维、过人的勇气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力图以问促读,设计了4个前后紧密相连的问题:(1)“妄为”就是胡乱做,伽利略真是这样吗?(2)“反复”就是重复吗?(3)这反复试验的结果怎样?(4)从这“反复”和“许多次”,你看出了什么?其中(1)、(3)指向课文内容,意在阅读中能发现与问题相对应的语句;(2)、(4)指向学生各自的理解、感受,切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的年段目标,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丰富了“反复”一词的理解,准确地把握了“反复、许多次”所隐含的意味。可以看到,教师教学的落脚点在词句,学生通过对课文中关键的词句的理解与体会,达到对课文人物品质的真切感受。
  提炼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作深入的理解、体悟,从而达到对课文整体的理解,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思路。现代文大多平白如话,多读几遍大体上能读懂,而要读得深入些、透彻些,就需要在关键的词句上作一番“推敲”,以逐渐习得“透视”语言文字的功夫。教师教学的功夫就是要甄别那些值得学生“琢磨”的事关全文理解的核心词句,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也不是“事无巨细”,样样都要“琢磨”。从课文的主旨来看,“反复”、“许多次”及所在的语句,的确是理解全文的一个核心语句,这部分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课文,也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力的发展。
  遗憾的是教学中没有对“反复”、“许多次”及所在的语句“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作更为有价值的探讨:“反复”与“许多次”的意思一样,在这句话里不显得重复吗?如果引导学生通过删减“许多次”作比较朗读,就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只相信事实的科学精神与品质,更会早朗读中领悟到这种“反复”的手法所起到的“增强语意、加强语势”的表达效果,而不会误解为犯了“重复”的语病。如此,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上,而深入到对语言文字的表达规律的理解上,学生获得的是言语智慧技能知识。这,正是阅读教学的本质追求。]
  二、练读“宣布”,感悟“真理”之坚守
  师:秘密试验得出结论后,伽利略做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生:(读)“他向学生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师:伽利略会怎么样宣布的呢?我们来演一演吧。请个同学当伽利略,老师和其他同学当伽利略的学生。(指名当伽利略)
  师:伽利略,先来第一个宣布。
  生(扮演伽利略):我宣布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着地。
  师:大家觉得伽昨略这样说行吗?
  生;我觉得不是。应该是这样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经过反复试验,我发现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生(扮演伽利略):同学们,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这是经过我的反复试验得出的结论。
  师:伽利略的学生们,你们听到这消息有什么反应啊?
  生(扮演学生):老师,祝贺您。
  生(扮演学生):老师,这真是好消息啊。我们的老师就是棒!
  生(扮演学生):老师,您的发现太了不起了,我们为有您这样的老师而感到自豪。
  师:伽利略,宣布第二个内容。
  生(扮演伽利略):同学们,我再告诉你们一个决定,我准备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你们说好不好?
  生(扮演学生):老师,我支持您。
  生(扮演学生):等到那一天,我一定到现场为您加油鼓劲。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扮演学生):老师,不觉得你还是再慎重地想想吧。
  生(扮演伽利略):为什么要再想想呢,我已经决定了。
  生(扮演学生):老师,您想过没有,如果你敢公开试验,也许你就当不成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了,可能还在比萨城呆不下去啊。
  生(扮演学生):对啊,老师,教会的那些人会拼命反对您,迫害您的。你还是再三而后行吧!
  生(扮演伽利略):谢谢大家的好意。我已经想好了,只要人们从我的试验中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话也有错的,即使真像你们说的那样,我也认了。
  师:真是个“固执”的伽利略。同学们,你觉得这“固执”的背后是什么呢?
  生:是对真理的坚持。
  生:是坚持真理的执着精神。
  [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力图以演促悟,组织学生扮演伽利略,演说两次宣布:一次宣布试验结果;一次宣布公开试验。重要的是教师的3次插问:(1)大家觉得伽利略这样说行吗?(2)伽利略的学生们,你们听到这消息有什么反应啊?(3)有不同意见的吗?正是这3次插问,促使学生的话语不再重复课文的语句,而转向生活化的言语交流,直至最后学生之间的精彩对话。那些精彩的话语源自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无形中浸染了伽利略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自然便有了品质。演,是学生运用课文语言、内化课文思想情感,藉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插问,则是提高“演”的话语品质,提高学生表达质量的有效手段。看来,这个“演与问”的组合,才会产生有效的对话与交流。
  其实,课文中的两个“宣布”,还原式的情景表演,其教学价值并不大。如欲实现“感悟‘真理’之坚守”的目标,不如就两个“宣布”作些探究,特别值得思考的是:伽利略为什么要宣布在比萨斜塔上作公开试验?教学尚简,要言不繁。]
  三、想象补白,体会人们之变化
  师:伽利略要公开试验了。公开试验前,人们有什么反应呢?读读第五自然段。(生读)
  生:人们有的是看热闹,有的是带着好奇的心来的,有的是责备伽利略。
  师:你就是责备伽利略的人,你来责备责备。
  生:“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生:“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又指名学生读这两句话)
  师:公开试验后,人们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生:公开试验后,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师:当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再动笔写一写。
  (出示: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               。刚才还嘲笑他的人说:                ;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人员说:         ;曾劝阻伽利略公开试验的学生说:             。)

[1] [2]  下一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