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以读为本,重积累,倡个性——《观潮》教学案例

以读为本,重积累,倡个性——《观潮》教学案例

11-07 15:32:21   浏览次数:381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以读为本,重积累,倡个性——《观潮》教学案例,

  作者:舵落口小
      《观潮》是鄂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是一篇很好的训练朗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熏陶及美的熏陶的范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因此,笔者在教学本课第二课时时,注重以读为本,结合语言文字的品读与赏析,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充分获得个性体验的基础上,感悟文章的情景美、语言美。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一]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由景存疑,切入文本。
      (呈现:潮来前人山人海的盛况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潮来之前观潮的人群已经是人山人海。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特点,让人如此期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通过品读文字、想象画面深入地去感受一番。
      
      二、精读课文,入境入情,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默读3-5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描写潮水特点的句子,再从中选择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全文,师巡视辅导)
      
      
      师:来,让我们交流一下各自喜欢的句子吧!
      生:从“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一句感受到潮水的声音很大、很响。
      师:大到什么程度?
      生:好像闷雷滚动。
      师:“闷雷滚动”是怎样的声音?想想夏天下雷阵雨时的雷声。谁来试试?谁来读读这个词?再读读这句话。
      生:隆——隆——(再沉闷地读句子)
      师:大家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
      师:这正像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形容的:“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生: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我也感觉到潮水声音大,很有气势。
      师:除了声音越来越大,它的气势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形态是“一条白线”。
      师:想想水怎样流才能呈现出雪白的颜色?用手势比划比划。
      (学生将手臂快速地、相互碰撞地摇摆着)
      师:谁来读一读。
      生:(仍读得较平淡)
      师:人们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气势了得。我们的钱塘江潮水也不赖,它来自——(水天相接)的地方。想象黄河从天奔涌而来的气势再读。
      生:(声音响亮有力地读)
      师:这正如明代王在晋称赞的:“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师:(小结第三自然段)钱塘江的潮水的确声势浩大。难怪刚开始人们只闻其声,便人声鼎沸;后略见其形,便又沸腾起来。潮声、人声交相呼应,好不热闹!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吧。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其他自然段中,有你喜欢的描写潮水特点的句子吗?
      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它的什么特点?
      生:潮水的声势很大。
      (出示句子:浪潮越来越近,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也越来越大。)
      师:这样写,你还喜欢吗?
      生:(皱皱眉头)不喜欢。因为它写得太不具体了,太平淡了。
      师:作者又是怎样生动具体地描写出它声势浩大的?
      生:作者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写的。
      师:看过《西游记》吗?这比孙悟空当弼马温时,放天马时的情景如何?边想边读。
      (学生尝试读出了些气势)
      师:一起去看看这壮观的场面吧!(看钱塘江潮涌录像)什么感受?
      生1:声音好响啊!我真切地感觉到整个教室都在颤动,就连我的心也都在颤动!
      生2:浪潮好高啊!好壮阔啊!好像我们快要被它活吞了似的。
      生3:声音好响亮,好像在放炮似的!
      ……
      师:带着你们的这些感受再读。
      (上述学生谈完感受后,及时感悟读)
      (师范读后,生齐读)
      师:宋代的苏轼说的一点也没错,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呀!
      生:我喜欢这句: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它把浪头描绘得很形象,我感觉到浪潮很高,很有气势。
      师:见过城墙吗?它有什么特点?
      生:见过,城墙很坚固,是坚不可摧的!比如说我国的万里长城。
      师:有多高?(两丈多高,约7米)和我们现在所在的教室的空间差不多高呢!去看看这浪潮形成的白色城墙吧!
      (看实景图)
      师:什么感受?
      生:气势压人。
      师: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指名分别读)
      师:真是一浪高一浪,一浪叠一浪,气势了得啊!还有吗?
      生: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从这里,我感觉到浪潮的速度快,变化快,很有气势。
      师:如何变化?拉长到什么程度?
      生:横贯江面。
      师:用手势比划一下。
      (学生并排摊开手臂,仍不满足地摇了摇头,嘀咕着:“还不够,还不够……”)
      师:要多少的水量才能将宽阔的钱塘江面横着贯穿过去啊?干脆把一泻千里的瀑布横在上面吧!想象这样的画面,读。
      (学生满足地饱含气势地齐读)
      师:真像宋代范仲淹描绘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啊!
      师:(引导回读三、四自然段)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有声有色,声势浩大,使人如临其境。刚才大家也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精彩的句子。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按顺序地读一读,感受一下作者的观察顺序。
      1、学生读表示观潮顺序的分句,教师读描写潮水声势的分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在有顺序的反复朗读中,领悟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从老师读的部分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在听读中体会: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1] [2]  下一页

,以读为本,重积累,倡个性——《观潮》教学案例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