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玻璃碎了。
师:是呀,玻璃被砸碎了!闯了祸的我们像兔子一样飞快的逃走了。“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接着读!(出示多媒体课文段落)
生:“是我干的。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师:怎么才能读出很不自在的感觉,自己练一练。
生:(自由练读这段话)
师:哪个孩子来读一读?这一段可不好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心里非常不安,还有谁来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孩子们,你们都觉得不自在了,小男孩不自在的感觉我们都来做一做。(生起立显出不自在的表情),瞧,大家都不自在了,有低着头的,有羞红了脸的,有不敢正眼看老奶奶的。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自在啊?
生:因为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窗户。
师:孩子,你为什么不敢正眼看老奶奶?
生:因为我怕她知道是我打碎了玻璃。
师:孩子们,这些话你们想说却不敢说出口,于是就有了我们刚才的这张便条。来,你来读读。
生:(读便条)
师:多么真诚,多么诚恳啊!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便条)
【鲍老师深得朗读教学的精髓:凭借形象的语言,读出语言的形象。引导学生想象“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扔出去、落下来的石头,体会这样玩的危险性;多媒体展现玻璃破碎的声音,进一步营造文本描述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体会打碎玻璃后的那种不自在,让学生的体验更为真切,朗读时的语气、语态便自然合乎语境了。课文内容明白如话,几乎一读就懂,要学生反复朗读,很容易产生倦怠。然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一项重要而艰难的学习任务,特别是要让学生从静态的语言文字中读出动态的形象与丰富的情感,则需要教师有足够多的办法。鲍老师设计的想象、造声、体验,使得朗读训练声情并茂、饶有趣味,且逐层深入,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足以见得其对朗读教学的深刻理解。平实而不乏味,简单而不单调,实在是教学的艺术。】
师:孩子们真棒,便条上的几个字大家都认识了,我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仔细观察,“玻璃”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它俩都是王字旁。
生:我觉得它们像形声字,“璃”是王字旁加个离开的“离”。
师:这种记忆方法也不错。“璃”字比较复杂,来,大家一起伸出手学着把它写在田字格里。注意“璃”字左窄右宽,注意笔顺,“离”的下部要宽一点。请小朋友把抽屉里的便条拿出来,端端正正地将“玻璃”这个词写一次。
师:(巡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写好的,把这两个字在心里默默地记一记。现在,大家从身旁找个小伙伴,交流一下写的字,有写得好的夸夸他,不太满意的地方,一起改一改。
生:(互相交流改写)
师:好,小朋友,小男孩给老奶奶写了一张便条,不久他也收到了老奶奶写给他的便条,那上面只有一句话。
生:(齐读)我为你骄傲
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书写不仅仅是记忆字形,还有审美的意义以及良好书写习惯的训练。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的书写练习隐含着多重功效,故而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书写,而不能蜻蜓点水式地装个样子,却将大量的书写练习留到了课外。鲍老师在短短的30分钟内,还留有这样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动笔书写,可见其对书写教学的重视与落实。把书读好,把字写好,应该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打基础的阶段就是要这样实实在在地教与学。】
这是一堂30分钟的语文课,尽管没有能到现场观摩,但依然能感受到课堂的精彩。这种精彩源自鲍老师清简、平实而富有亲和力的教学,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心旷神怡的舒适感。没有情绪的大起大落,也没有声像的眼花缭乱,有的是心平气和的阅读,有的是登山观景的收获。最为可贵的是,这堂课体现了鲜明的年段特点,是一堂低年级的语文课。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看,聚焦在识写生字词、在语境中运用积累词语、学习朗读、练习概要复述等四个项目,切合低年段语文课程目标中的年段要求。教者没有在文本的思想内容上兜圈子,而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学习作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明晰而集中。我们读的都是“白话文”,只要帮助学生扫除了字词障碍,多读几遍大体上就能读得懂写了什么,即使有些不懂得地方,教师略作讲解或者点拨,也就通晓明了。至于体会文本语言中的言外之意、言中之情,则是中高年段的阅读能力要求,低年段的阅读教学无须在此多花时费力,因为字词教学、朗读教学才是学生阅读起始阶段的核心内容。而现时的阅读教学一味地强调体会、感悟,似乎要穷尽文本的所有意味,恨不得用x光透射文本,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病态。更可怕的是从低年级就开始了这样的“折腾”,让学生在本来就很简单明了的字词句中翻来覆去地“琢磨”、“推敲”,常常让人误以为是高年级的语文课。模糊了年段特点,分不清年段界限,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做了中高年级的事,越是做得勤奋,就越是误人子弟。因为在低年级教学中该做的事就没有时间去落实,比如识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匆匆而过,没有从学生识字兴趣、识字方法、识字能力、识字意识等方面去作努力,结果是学生只有被动识记、机械抄写,学习负担焉能不重?识字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道难题。再如朗读,只有一味的“蛮读”,而不见具体可行、有章有法的朗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读来读去,只有熟练,而好的朗读技法没有学到,朗读能力不见提高,却常常在无意中养成了“唱读”、“指读”等不良的朗读习惯。可见,在教学目标上准确地定位而不越位,在教学内容上科学地定位而不错位,是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显然,鲍老师的这堂课文课,是一堂好课。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来看,这堂课简易、朴实。鲍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懂,一用就会。比如范写、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此时此地的感受、指导概述等,具体而明白,简单而有效。整堂课没有目不暇接的多媒体声像展示,只有朗读、复述、书写等教学活动,显得比较静谧。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情”,谓之“情感熏陶”。的确,没有情感的语文课就失去了语文的魅力,但情感源自每个人的内心,并非要外化为语言或者行为,懂的并不一定要说出来。那种在心灵深处的感动,那种隐然于心的震撼,比声嘶力竭的呐喊和无病呻吟的倾诉更为珍贵。再者,鲍老师的课堂用语平实而不乏亲和力,时时流露对学生的肯定与褒奖,却处处自然妥帖,丝毫不夸张、不过度,更没有用小红花之类的标签作为奖赏。这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中就显得纯净而优雅了。其实,最好的教学媒介就是语言,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
当然,现场观摩这堂课的老师们会有更多的感触,仅评一份实录点评,难免挂一漏万,甚至偏于一隅,敬请大家指正。
tag: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