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生物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重难点解析,
神经调节不仅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还协调身体的运动、语言等功能,有些地方还是高考出题的热门部分,现就神经调节中出现的重难点梳理如下,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反射和反射弧的组成
例1.##NO.##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此反应即是反射
例2.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 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解析:①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只有通过
完整的反射弧才能称为反射。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组成。②根据实验过程与结果可知,破坏缩腿反射弧在
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能收缩。说明所破坏的是缩腿反射弧在
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所以:答案例1是D;例2是C。
归纳提升:
变式训练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则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二、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关系
例3、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速度都是一样的,关键就是看刺激点到两电极的距离,又分为两种情况:①刺激点在两电极的外侧,一定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②在两电极内部:当处于中点时,到两电极的时间相等,不偏转;不在中点发生两次相反偏转。答案为B。
例4、下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两类即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图中有两个突触,B受刺激,C兴奋说明B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AB同时受刺激,C的表现就是两种递质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如两种为同型递质,则C表现和递质类型相同;②如两种为异型递质,则相互抵消,C不会兴奋,所以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在突出部位兴奋地传递为单向,刺激C点,电流计只发生1次偏转。
归纳提升:
1、判断原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且各处速度相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速度明显慢于在纤维上的传导。
2、实例分析:下图中ab=bc=cd=de=ef=fg=gh,按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分类如下:

指针偏转次数
接线柱的位置
刺激位点
原因分析
0
bd两点
c点
bd与c点距离相等,则bd两点同时兴奋,无电位差
bd两点
g点
兴奋在突触中单向传递,bd两点不兴奋
1
eg两点
f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递,g点兴奋,在突触中单向传递,e点不兴奋
2
bd两点
a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d两点先后兴奋
ad两点
b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ad两点先后兴奋
df两点
e点
神经纤维上电信号传导速度快于突触间神经递质的传递速度,df两点先后兴奋
变式训练2、[1] [2] [3] 下一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