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陈情表》教学设计2 人教必修5

《陈情表》教学设计2 人教必修5

11-07 14:56:20   浏览次数:461  栏目: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陈情表》教学设计2 人教必修5,

      (2)贯穿全段的是"尽节""报养"二语。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结尾说刘"卒保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3)末句"臣不胜……以闻"是当时表文结束时使用的套语。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情,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

      四、鉴赏要点讨论:

      1.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五、课后练习解题指导:

      一题。设计此题目的,是为了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背诵时,最好结合诵读提示,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本题。

      二题。设计此题目的,意在使学生在诵读中,注意本文陈情于事、文笔委婉的抒情特点。《古文观止》的评语,点出本文抒情真实自然("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侧动人"的效果。

      三题。设计此题目的,意在使学生注意文中重要的字词,正确理解其含义。参考答案如下:

      1.臣以险衅,夙遭阅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

      3.门衰柞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


www.lexue88.com

      4.寻蒙国思,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

      5.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6.听臣徽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评。卒:终。

      四题、设计此题,意在提醒学生注意本课中至今还在使用的成语,以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口簿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五题、这是一道开放题。意在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一方面.封建统治者提倡"以求治天下"的伦理观.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又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道德.至今仍未过时。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六、作业:1.背诵全文。

      2.翻译全文。


上一页  [1] [2] 

,《陈情表》教学设计2 人教必修5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