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比喻 、比拟 (拟人 、拟物)、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叠词)、反语等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景”(事、物、史)与“情”(喜、怒、哀、乐)“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描写:细节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乐与哀(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工笔细描与粗笔勾勒(白描)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托物言志(感物抒怀)、讽喻(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抒情
表现手法
创作方法:赋(铺陈)比、兴
描写:细节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乐与哀(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工笔细描与粗笔勾勒(白描)
对比(烘托、衬托)、渲染、想象、联想、象征、含蓄、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以景结情、无理而妙、翻因为果、反客为主
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首句标目)、曲笔入题、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总分得当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景结情、以小见大、重章叠句、倒装
知识清单一
知识清单2:易混淆概念详解(加学生例子)加比对 拉近距离
(1)有关描写的易混淆概念
细节描写:用极细腻的笔法,精细地描绘人或事
白 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
正面描写:直接地描写人或事物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物来写本体,使用权所描写的对象更鲜明、突出。
动态描写:描写人或事物处在行动或变化之中的动态
静态描写:描写人或事物处在相对静止状态
(2).有关抒情的易混淆概念
直接抒情:常通过议论感叹的方式直接抒发情感
借景(物)抒情: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由景生情)
寓情于景:将感情融汇在景物中来抒发感情(情景交融)
知识清单3: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及示例
比喻、拟人、象征: 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形象。
借代: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引发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
渲染烘托:渲染、烘托出……气氛,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对比:两相对照,形成鲜明对比,深刻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
工笔细绘:绘声绘形绘色,高低远近动静(描绘……画面,表现作者……情感。)
白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画面或形象,表现作者……情感。
反客为主:从对方的角度去设想,取得“一种闲愁,两处相思”的艺术效果。
烘托:先从侧面描写,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形象鲜明.
用典: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虚实:虚和实是相对的
衬托:为使事物的特点突出用另一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一主一次)分正衬、反衬。正衬:以悲景衬悲情,更显其悲;以乐景衬乐情,更显其乐。反衬:以悲景衬乐情,以乐景衬悲情。衬托的作用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动与写静(有声写无声):1、以静衬动,主要表现动。2、以动衬静,主要表现静。3、动静配合,相映成趣。 三者都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
实写与虚写:虚写是为实写服务的。虚实相生可以增加时空的深度和广度,引发读者的想象,同时使形象鲜明,并加大作品的容量。
知识清单4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 明白晓畅(简练生动) 平淡质朴 华美绚丽 委婉含蓄 沉郁顿挫(深沉凝重)雄奇豪放 婉约细腻 慷慨悲壮 多用口语
知识清单5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离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的疾苦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胜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知识清单6
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
知识清单7
古典诗词意象分类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古典诗歌知识清单tag: 知识 诗歌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高考诗词名句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