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粤教版选修:杜甫诗五首《月夜,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教案

粤教版选修:杜甫诗五首《月夜,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教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125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粤教版选修:杜甫诗五首《月夜,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诗五首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体会杜甫诗中蕴含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杜甫五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

一、背诵王维诗《辛夷坞》《观猎》、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然后简要回顾王维和李白两位诗人的一些内容。

二、杜甫介绍: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 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 ,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 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 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 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 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 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 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 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 杜工部集》。

三、杜甫诗五首的背景:都以安史之乱为背景。

四、结合课文注释,整体阅读,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

《月夜》:战乱思亲                           

《哀江头》:忧时伤乱                            

《蜀相》:追念先贤                            

《又呈吴郎》:哀悯民生                                

《登岳阳楼》:渴望和平

诗人身处盛世之衰、狼烟四起之时,一腔热血中挥洒的诗情,全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拳拳赤子报国的忠心。这五首诗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月夜》解读

背景介绍: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文本分析】该诗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首联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房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对以上问题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颈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尾联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鉴赏要点】1.诗中虽只写亲情,但具有广阔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诗人抒发的不仅限于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离别之情,而且包含了战乱之中广大人民共同的心声,抒发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2.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方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 、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3.炼字精准。如“怜”、“忆”字,应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六、《哀江头》分析

背景: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则即位的唐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

内容分析(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

第二部分(“忆昔霓旌下南苑”至“去住彼此无消息 ”),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

第三部分(“人生有情泪沾臆 ”至结尾),写诗人在沧桑巨变之前的哀思,总结全文,且照应了开头。

鉴赏要点

1. “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                                  

2.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乐与哀因果转换,对比效果强烈,在今昔对比中,蕴含了诗人无尽的哀愁。

[1] [2]  下一页

,粤教版选修:杜甫诗五首《月夜,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教案
《粤教版选修:杜甫诗五首《月夜,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教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