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荔枝赋并序》教案设计2

《荔枝赋并序》教案设计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645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荔枝赋并序》教案设计2,

【导入语】

回忆描写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东坡。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

  “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汉)王逸”。

  “嚼凝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肉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香气清远”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

  “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唐)张九龄 《荔枝赋并序》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徐渤

【作者简介】

张九龄(公元678年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

  在位期间,张九龄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作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继张说之后的一代文宗,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内容解析】

1、第一段为“序”,介绍了写作缘由,并简单介绍了赋的基本内容。那么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明确:“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 即为不被人发现赏识,不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士子鸣不平。

2、第二段写了荔枝树的哪些特点?

       明确:这一段写了荔枝树的生长环境:受气于东方,生长于偏远的南方;生活习性:向阳生长,寒暑不凋;外形: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树形如盖;生长地势:不高不卑,枝干刚直。

3、第三段写了荔枝的哪些方面?

       明确:写荔枝的种种奇异珍贵之处。①生长的季节,②花穗花香,③果实,④甘滋美味。

4、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该段紧承上文继续写荔枝的甘甜美味。荔枝是华美宴席上不可替代的珍品;美味远远胜过甘瓜和甜李;有益气治内之功效;为四时果品之最。

       5、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前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在前文充分描摹展现了荔枝珍奇的基础上,写它完全可以被进献给宗庙王公,但因生于偏僻远地山川阻隔而难于被“贵人”所知。由荔枝不被“贵人”发现赏识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哀叹,由物及人,体物写志。

       这段是对前文的深化,是作者言志的部分。

       【小结】

          文章两大部分,一为“序”,一为“赋”,两部分重心各有不同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篇章来铺陈描绘荔枝的珍贵奇异,进而抒发对被弃置埋没而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仁人志士的同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荔枝的珍奇、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


,《荔枝赋并序》教案设计2
《《荔枝赋并序》教案设计2》相关文章

tag: 荔枝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