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教案2

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教案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04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教案2,

3、  指导全体学生朗读诗歌。  

4、  自读诗歌,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  
(1)问:哪个词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哀”(1`) 

(2)问:雁为何“哀”?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3)问: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2~4`) 

——“哀”。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雁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  

(4)雁的“哀”在哪里表现出来?(3`) 

——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5)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4`) 

 唐武帝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5、结语 (2`)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五、总结、背诵。 

六、作业:按照所学的咏史诗的鉴赏方法来预习第12课。 

  

板书: 

               《题乌江亭》         项羽——败不馁          述己志 

历史  咏史诗     

                《过华清宫绝句       妃子——荒淫误国        忧天下 

二首(其一)》 

  

现实  咏物诗     《早雁》            早雁——边民           托物寓意


上一页  [1] [2] 

,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教案2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