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教案

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教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75  栏目:中国小说欣赏
标签:中国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教案,

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小说的源流与发展、笔法与结构方式。

二、引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了解和学习它们“串糖葫芦”式的结构、批判和讽刺的笔法、精致微妙的细节描写、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以及作者对现实的关注热忱。

三、精读《匡超人》一文,认识封建社会“功名富贵”观念对纯洁士子的精神毒害,学习作者“直书其事,不加论断”的讽刺手法。

四、精读《兄弟阋墙》一文,了解中国传统小说的情节结构方法之一──误会,体会作者笔下官场的黑暗。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社会小说   

与明清时期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社会小说的作者有着对社会问题强烈关注的热忱,他们直面现实,以冷峻的笔调、写实的笔法,刻画了一大批士林和官场人物,借此剖析社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这些作品从远离现实的历史、传奇、神怪题材转向当时的社会生活题材,即使假托历史,也往往只把历史作为幌子,其真正的着眼点仍在于现实人生。这些小说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专制制度行将没落,各种弊端日益明显,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潮,开始反思社会问题,并用自己的创作从不同角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这表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小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开始把自己的使命感交给小说来承载。

这些作品或讽刺,或谴责,或温婉,或激愤,风格多样。《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两位作者都有着关注社会的极大热忱,一个是“文章大好人大怪”的狂放之士,有感于士林的败德无智,试图重整士林;一个则因“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时放光明”,而“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

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随着清王朝在军事政治上取得成功,它的文化统治政策也愈来愈深入人心。文士们醉心举业,八股文之外,百不经意。吴敬梓十分憎恶当时士子热中科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风气,把希望寄予落拓不得意的文士和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怀着这种心情,他写出了卓绝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直书其事,不加论断”,直接在日常生活中选取典型事例,按照其本来面貌真实描绘,很少把讽刺的对象进行夸张和漫画式的处理,这样,就有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效果。

近代末期,民族危机愈加深重,民众普遍对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感到无望,纷纷探索国家的出路,在政治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文学上也相应地出现了改革的潮流,“小说界革命”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直面晚清官场的腐败,运用漫画式的、夸张的笔法,笔无藏锋,大力渲染,刻画了一幅幅官场群丑图,撕开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种种假面。

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    这两部小说有着前后承继的关系,《官场现形记》无论从结构安排,还是讽刺手法上,都有着对《儒林外史》的借鉴痕迹。比如,整部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故事的前后串联,明显是对《儒林外史》的借鉴。但是,在艺术上,《儒林外史》比《官场现形记》要精妙得多。《官场现形记》对现实的态度是一味地暴露、谴责,缺乏深思和反省,更缺乏理想的光彩;人物缺乏典型概括,过分渲染夸张,因而给人印象并不深刻。而《儒林外史》刻画了一大批典型的士人,这些士人有的可叹,有的可悲,有的可憎,有的可敬,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绘,使得他们栩栩如生,读来如在目前。在教学的时候,指导学生了解这两部作品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对比两部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不同之处。


,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