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案3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案3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24  栏目:唐诗宋词
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初唐诗歌的大体特点,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赏析诗歌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把握作者的感情。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王勃《滕王阁》

【教学过程】

一、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一)背景介绍

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相,名元方 ,晋陵人 ,武则天时期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陆元方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 。因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 ”所苦 ,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二)自读研究

结合课文注解理解课文

(三)鉴赏备要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起笔就从同为“宦游人”的角度来应和陆元方《早春游望》的心理感受,说明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自然界的物象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而诗人与陆元方都同为客居异乡的人 ,“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元方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早”字,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括地显示了早春“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画面轮廓。

颔联和颈联,是“物候新”的具体化,展示了题中“游望”的详细内容。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是说清晨太阳从东海海面升起 ,曙光乍现,云气被朝阳折射 ,变成绚烂的彩霞,布满东方天际,从江北来到江南,忽见早春的江南梅树已经开花,杨柳也遍抽新绿,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一般。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望”字。颈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是说江南那温暖的春的气息,似乎在催促着黄莺婉转早啼;江南那明媚的阳光,也使水中的萍草颜色愈染愈绿。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游”字。这两联中,“云霞”、“梅柳”,“黄鸟”、“绿蘋 ”、“曙”、“春”、“淑气”、“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感,而“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四“物”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画面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中间这两联在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中融注了诗人对江南春光的无比惊慕、喜悦之情 。江南春景越美,但在“宦游人 ”眼中 ,越容易引起令人触景伤情的“归思 ”。因为更容易引起对故乡春色的回忆,从而也就更能加重身在异乡的客游感。从诗的总体上加以考察,这两联铺衬“归思”宕然而生,有了它的渲染,才使尾联的“归思”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四句诗二十个字已穷形尽意地绘制出一张江南早春游望图,图中的远景近景层次分明,大景小景相映衬,格局匀称优美,着色明丽和谐。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过:“诗在意远,固不以词语丰约为拘。??状景物,则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似此之类 ,词贵多乎哉 ?”他所称赞杜审言的是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词约而意丰。这也正是中间两联诗的精彩所在。

长期“载笔下寮”的诗人,宦游千里之外,置身于良辰美景之中 ,“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情思便油然而生。他以写景来寄情,异乡的景物写得愈美好,怀乡的情思表现得愈沉挚。诗人善于化景物为情思,为尾联的直抒胸臆作好准备。

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诗人正陶醉于江南佳景,忽然读到陆元方寄来的格调古朴的游春诗,乡思不禁油然而生,几乎要潸然泪下。这里一个“忽”字,在突兀中寓有对陆诗表示惊喜的感情,又使上文对江南美景留连忘返的诗情陡转,由兴发而转感伤,由眼前景而勾起归乡情,从而给画面景物进一步浸染了感情的色彩,增强了诗歌的容量和深沉感。

(四)总结

这首诗在结构上也富有特色。一般的“和诗”是依循“原唱”的内容或韵脚作诗;唐人的和诗多是和内容,宋代才流行和韵之作。而杜审言的这首诗却二者兼而和之,不仅合原唱“人新春蘋襟”的韵脚,而且也巧妙地合其诗中“早春”之意。首联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起句,中间两联紧扣题中的“游望 ”二字工笔细描“物候新 ”,末联以“ 忽闻歌古调 ”,很自然点明和意,而以“归思欲沾巾”照应篇首“宦游人”作结,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二、王勃《滕王阁》

(一)赏析首联: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明确: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

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此句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

明确:(1)场景: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场面十分豪华。(2)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3)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

明确: 空间:高。    时间:逝。

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二)赏析颈联:

1.此联两句紧扣住首联的哪个字来写景的?

明确:高。

2.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

明确:(1)意境:冷落、凄凉。 (2)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

3.此联的艺术手法和作用?

明确: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4.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

明确: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5.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三)赏析颔联:

1.教师提示:此联为转,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

2.提问:“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明确: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

(四)赏析尾联:

1.“槛外长江空自流”,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

2.此种以偶一开一合,使人只觉其流动,不觉得对偶。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

(五)风格:流丽深静。

(六)主旨:

《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杨炯《从军行》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教学过程】

一、杨炯《从军行》

(一)背景

唐初,突厥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的不断骚扰,成为我国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爱国志士为国分忧踊跃从军 ,加入保疆卫国的战斗行列。据《旧唐书·高宗纪》载 :“永隆二年(681),突厥寇原庆等州(今甘肃固原、庆阳一带地区)遣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师讨突厥温傅部落 。”当时正值杨炯充崇文馆学士,升迁太子詹事司直不久 ,《从军行》一诗借此抒发了他对温傅部落疯狂进唐犯边疆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自读课文,研读课文

(三)鉴赏

这首诗歌在艺术上突出了感情奔腾激越的特色,然而诗情却把握得颇有分寸,整体艺术画面热烈奔放而不失之“散漫 ”,洋溢着一种跌宕婉转、起伏有致的含蓄美感。“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战争烽火传报边疆遭劫而点燃诗人心中的愤慨之火,从而点明唐军挥师出兵是正义的自卫。长安与原庆诸州远隔千里,“烽火”之光焰无论怎样也不可能“ 照”到长安,但是,诗歌却运用强烈的夸张手法,囊四海于胸,笼千里于咫尺,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战火逼近的急迫。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危难之际,诗人义愤填膺投笔从戎、杀敌报国,也就成为理所当然了。这两句将主观感受和客观的画面巧妙地联缀起来,既揭示了感情激荡的渊源所在,也为下文诗情的起伏“跌宕”做好了道义上的铺垫。

[1] [2] [3] [4] [5]  下一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案3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案3》相关文章

tag: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