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课堂实录

综合性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课堂实录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835  栏目: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综合性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课堂实录,

3、由毛主席的语录引出鲁迅的作品

毛主席说:“鲁迅,就是这个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可以这样说,毛泽东同志给了鲁迅至高无上的评价,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鲁迅的这些优秀的作品中的环境描写。

A、《祝福》

郑洋;我觉得祥林嫂猥琐、自卑,受人欺负又不敢反抗,又爱自言自语,还死了丈夫、儿子,是典型的中国寡妇形象。简直是又讨嫌又可怜。

岳恒滨:《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正是旧中国所有劳动妇女的悲剧,他们受着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束缚、迫害,麻木愚昧的人们,不但不给予同情,把她当做饭后的谈资、取乐的对象,成了害死她的帮凶。作者在小说里,显然那个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而对祥林嫂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别夜:祥林嫂的悲剧总是与一个特殊的节日——祝福有关。年底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是这样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地洗,女人的臂膊在水里浸的通红……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寥寥几笔就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社会底层女性艰辛劳作的画面。她们无休止的劳作,可是她们用艰辛劳动换来的“福礼”用来恭请天地众神享用,而她们自己连拜的权利也没有。可见在封建礼教和枷锁的束缚之下,她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作为这一群体中一员的祥林嫂,由于其特殊身份(克夫),更加受人歧视,其命运的悲惨程度就不言而喻了。鲁迅先生正是通过描写这些不知名的女性群体来衬托主要人物,给其命运定下一个基调。

欧华:构成祥林嫂生活环境的,我认为还有她的婆婆、卫老婆子、四婶和柳妈。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本身就具有悲剧性,当她们把毒害自己的思想和礼教无意识的灌输给祥林嫂时,祥林嫂的悲剧似乎显得更为强烈了。

除了上述的这些女姓形象外,构成小说人文环境的人物形象还有鲁四老爷、“我”和短工等。鲁四老爷的“可恶”、“谬种”的责骂与不宽容。“我”由“惊惶”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的心理过程。短工的“简捷”的语言和“淡然”的态度都对主人公的不幸人生具有衬托意义。 

李乐:他们刚才说的都是社会环境,我来说说自然环境。祥林嫂的不幸人生,鲁迅先生总是将其设置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季节)里来进行描写,那就是春天。

    祥林嫂是在“春天没了丈夫的”;她是在“新年才过”,“此后大约十几天”,“开春事务忙”的时候被婆婆家抢去被迫改嫁的;她是在“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狼”的情况下失去儿子阿毛的;她是在春天的气息渐浓,“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家家户户准备祝福的时候悄然走上不归之途的。可见女主人公的种种不幸背后都离不开春天的影子!春天生机勃勃,姹紫嫣红,充满希望!春天这一美好的自然季节理应和人生中诸多美好幸福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的,理应和人生中种种得意之事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女主人公却没有这些美好的春天里的故事,她没有爱情的婚姻业已不幸,而丈夫的去世又使她背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同样在春天里代表族权婆婆一方对祥林嫂是“捆”、“塞”、“捺”,把她当做牲口样卖到深山老林里,她失去起码的做人资格与尊严!而最惨的是又在春天里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儿子阿毛又被狼叼走了。

春天孕育希望与生机,可是人物的不幸命运大都发生在春天。作者这样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寓意深刻。作者旨在以美好的春天来衬托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以一种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来突出祥林嫂的不幸,使人自然而然地得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苦命的女子的结论。所以我以为《祝福》中虽没有展开对春的描写,但这背景式的春天对衬托主人公不幸的人生,悲惨的命运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B、《孔乙己》

王索:我们先来看看孔乙己“演出的舞台”——鲁镇酒店的格局:曲尺形的大柜台,温酒的习惯;喝酒的人群,并把喝酒的人分为在柜台前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和在屋里慢慢坐着喝酒的穿长衫的两大类。这样就人生活动的场合及人物身份和盘托出,人物活动和场所就固定在了酒店里。小小一个酒店,几乎囊括了社会上三六九等的人,各种角色的人物纷纷登场亮相,唱念做打。可以说酒店虽小,却是社会这个大舞台的缩影,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世态人情。

    李青:我认为孔乙己的性格是在他生活的那个特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孔乙己生活在一个冷酷无情的环境之中,短衣帮经常对他进行嘲讽和侮辱,他的所作所为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同情。因此他经常以读书人自居,满口\"之乎者也\",不屑与短衣帮为伍。当有人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正是大家对他卖弄\"学问\"的嘲讽,他才向小伙计兜售自己广博的\"学识\"教\"茴\"字的写法。为何短衣帮如此不近人情,对和自己地位差不多的孔乙己任意取笑呢?是由于封建统治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和封建等级观念、封建礼教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造成了人们的麻木不仁怎么势利,他们对强者敬畏,对弱者却肆意凌辱。小说中的各色人等鲜明地展示了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丁平平:我认为人物周围的环境决定了人物对客观生活的认识和对现实采取的态度。《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偷到了丁举人家里,结果被打折了腿。丁举人有权有势,凶残狠毒;孔乙己常到酒店喝酒,听众人闲聊,对丁举人的为人是不会不知道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孔乙己贫困潦倒,得不到人们的同情、救济,不会营生的他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再也过不下去了,才偷到丁举人家里。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冒险而为之的。正是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促使孔乙作出了这样别无选择的选择,悲惨地向着死亡的坟墓走去。

   洪菁岑:全文看似洋溢着欢乐的氛围,哄笑之声迭起,但表现的却是一场令人心酸痛楚的悲剧。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孔乙己》中只要孔乙己一到店,他就成了大家取笑的对象,\"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以大家的笑反衬孔乙己处境的悲惨,显得更为哀痛感人。短衣帮麻木不仁对孔乙己没有同情怜悯,相反却拿不幸者的痛苦作为笑料来寻求片刻的欢乐;掌柜的唯利是图,自私卑劣,在孔乙己打折腿之后,念念不忘的是\"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仍在拿他开心。孔乙己是这样一个多余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环境之中,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处在孤立无援的悲惨环境中,其悲剧的必然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这里,作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腐朽黑暗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其非凡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赵洋: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觉得孔乙己是一个心地善良、懒惰、爱摆读书人的臭架子的人。这部小说一面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一面也揭示了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这无一不得益于小说中巧妙的环境设置。

C、《狂人日记》

孙莹:《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因黑暗的社会压迫致狂,我们这代人也快被作业压迫成狂人了,而且好多人还有仿写的“狂人日记”。所以,人的性格,跟环境有直接关系。

周煜:《狂人日记》里,狂人身边的民众虽“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但即使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面对这么严酷的“吃人”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却认定是“从来如此”,永世这般的,所以,“物质力量”的欠缺,势必导致对精神方面(思想等这些“批判的武器”)的推崇,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狂人的“狂”就不足为奇了。

简莹瑛:我们来看看狂人眼里的世界——

“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舒峥瑀:我觉得《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被封建社会迫害致狂的人,他的想法看起来是一个疯子的相法,但这些想法,恰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综合性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