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

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678  栏目:综合教案资料
标签: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

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

组长:张艳

组员:徐秀丽  张斐莉  汪帆  杨静

对联,在中国习俗的演变中,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古时候,人们为了驱走恶广,在门上贴门神,后又为了喜庆,春节时分,在门框上贴对联。由此,我们小组选择了这一主题。因为对联它不仅仅是增添节日气氛的方式,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文明。至于今日,对联已有了新的喻意,它可以是人们表示对新一年的希望,也可以作为对恶人抨判的工具;它可以是对某一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可以是对社会丑陋现象的揭露。不管怎样,对联已不是增添气氛的工具,而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媒介。在历史文化中,闪烁着独特的色彩。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关系,所以又称春联为桃符。这是对联文化的起源。

对联也是一种对偶文化,也讲究文字的应用艺术。例如:

1、对联的对偶形式可分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真对。

2、对联应用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对联的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拆字,数字,偏旁等。

4、对联中也有并列,转折,因果,选择等逻辑关系。

每一件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曲折的发展,虽然对联深受大众喜爱,它历史悠久,但与此同时,它也有坎坷曲折的辛酸历史。在对联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成熟时期

对联成熟于唐代,在宋元得到进一步完善推广,并且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例如,游山玩水之时,可以即兴写作即谓之为胜迹联。自唐代后,春节贴春联逐渐变成一种民间的传统,对联发展在宋元时期最快,在此期间,有宋代黄山谷、苏轼等人的名类佳联,它渗透到诗、词、曲、文、赋之中,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由于吸收了词曲语言变化的特点,对联的种类由此增多,从其发展看,这其间爱你更趋于成熟。

2、鼎盛时期

对联在明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此时对联名家辈出,如,郑板桥,袁牧,纪晓岚,阮元,林则徐,梁启超等。此外,还有专门的集子,如梁氏父子的《楹联丛话》,曾国藩的《求阙斋联语》等,他们在对联方面对后世影响巨大。正由于对联家、理论家以及对联作品不断涌现,对联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更加普及,达到了顶峰。在清代,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一同流传于一世。

3、低谷时期

从清末至1977年百年之中,由于外国入侵、战乱,经过历史的大变革,人们无精力研究对联,对联至此陷入低谷。但在民国时,仍有陶行知、郭沫若、郁达夫、蔡元培等文化名人,及孙中山、黄兴、李大钊、董必武、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家的反帝反封建对联流传于世,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齐头并进,尤其在“文革”十年间,对联不仅得不到发展,甚至遭受破坏。

4、复兴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联文化逐渐繁荣起来,国家成立对联的专门学术组织,开辟了对联文化的又一个新纪元。

对联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使用的目的和场所的不同,对联可分为寿联、挽联、婚联、装饰联、行业联、学术联、格言联等等多种。所谓婚联是为庆贺结婚之喜而撰写的对联,其内容带有浓烈的吉祥喜庆色彩;寿联是为过寿的人祝寿专用的对联,其一般具有热烈而庄敬的感情色彩;挽联是人们用于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具有肃穆庄严和沉痛的感情色彩。

对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它通常包含浓厚的褒贬意义,如,一新任州官名曰田登,最忌讳百姓直呼其名,州民只好把“点灯”说成“点火”,元宵节来临田登布告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来人们把此事概括为一幅对联:“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在对联中包含着作者的聪明才智。再如,寇准与友游,乘兴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友巧对到:“眼中人为面前人”。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本组成员充分利用书籍、电脑,发动一切人脉关系搜集有关对联的资料。组员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活动最后,组员们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名家名联,从中深刻感受到中国雄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
《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相关文章

tag: , 综合教案资料,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