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识对联、对对联》教案(通用)

《识对联、对对联》教案(通用)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932  栏目:综合教案资料
标签: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识对联、对对联》教案(通用),

《识对联、对对联》教学设计

高三级备课组   肖文靖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欣赏一些古今妙联。

3、能够仿写对联。

(二)能力目标

1、能够仿写对联

2、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通过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能够仿写对联。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拟写对联。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上课前播放古筝曲,用幻灯片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导语(大约1分钟)

讲述苏东坡与佛印的一个小故事。(相关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

(三)、复习对联的知识

1、品味经典:诵读古今妙联,试总结对联的特点。(大约3分钟)

A、感悟经典:

大 明湖 畔 , 趵 突 泉 边 , 故 居 在 重 杨 深 处 。

漱 玉集 中 , 金 石 录 里 , 文 采 有 后 主 遗 风  。

(李 清照 纪 念 馆楹 联,郭沫若题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

B、走近名人:

a、于右任赠蒋经国联

计利当计天下利     求名应求万世名

b、徐特立勉励青年联

有关国家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c、史学家范文澜书斋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

2、小组讨论(大约3分钟)

3、小结:(大约2分钟)

A、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B、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C、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D、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E、内容关联

F、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四)链接高考(5——10分钟)

1学生试做2004年广东卷的对联题: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2、老师展示考生的各种答案(从0分到满分)并作分析。

     (五)活动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大约3分钟)

发愤识遍天下字                 雨滋春树碧连天 

腊梅吐芳迎红日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立志读尽人间书

绿柳展枝舞春风                 风送花香红满地

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大约5分钟)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3、方法点拨(口诀)(大约2分钟)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杨柳对梅花,红日对春风。

绿对红,新对旧。青山对绿树。烟楼对雪洞,佳丽对英雄。

晨对午,西对东。大江对小苑。下晌对高舂,古柏对苍松。

千对万,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4、全国卷(河南、河北、山东、安徽) (大约5分钟)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六)知识迁移、本课的总结(大约5分钟)

1、观看视频:2007年春晚的节目片断。

2、由中国年、中国风归结

(七)作业:拟写对联
请根据上联试为学校大门拟写下联。

上联: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园丁辛勤结硕果。


,《识对联、对对联》教案(通用)
《《识对联、对对联》教案(通用)》相关文章

tag: 通用  对联  , 综合教案资料,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