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条件分析。(板书:条件分析)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证明论点。
小结:以上三种分析法,主要是从论点与论据的逻辑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写作时可以直接利用关联词来完成。
(四)意义分析法
1. 下面我们再看一种分析,需要从内容上来把握。
课文《崇高的理想》,在举出我国历史上创下过光辉业绩的一大批爱国者的事迹后,有下面一节议论:(出示材料,齐读议论部分)
“汉代的霍去病,为了国家的生存和强盛,在戎马中度过了一生。宋代的岳飞,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离妻别母,转战疆场,最后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屈死在风波亭上。文天祥,抗击当时的元兵进攻,坚贞不屈;被敌人抓住后,仍旧临危不苟,和敌人作了坚决的斗争,誓死不投降。清代的林则徐,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腐朽的当权派作斗争,及至充军伊犁,他一点也不灰心,一直没有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而且在那里和群众一道修水利、栽葡萄,为当地人民造福。洪秀全,看到当时清室的腐败,民不聊生,看到当时的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阴谋,就聚集群众,要把清室推翻,为中国找出一条出路。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为了建立一个强盛的中国,他奋斗了四十年……”
“所有这些人,都是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他们的理想不是为了哪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这样的一些人,是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消逝的。”
提问:这段分析有什么特点?
提示:这段话,通过对这些爱国者的高度评价,既把事例与论点(对于具有伟大理想并为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尊重他们,怀念他们,纪念他们)紧紧联系起来,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2.总结方法:这种分析的特点是,摆出论据后用精练的语言提示论据蕴含的意义,或指出其效果、价值、影响,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点。我们可以把这种分析归纳为意义分析法。(板书:意义分析)
拓展
这种方法,有时也称揭示实质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如: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 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十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 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希连续试验 914 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胂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考场优秀作文《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论据与论点联系紧密。
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
是十分必要的。意义分析时可由小见大,可从效果、价值、影响等进行高度评价或揭示危害。如:
还有德国总理勃兰特,19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一段画线句子就是意义分析,高度评价这种行为。由此可见只有经过意义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三、课堂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归纳的四种分析法做一个练习,让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的能力。
练习一(每大组各选1题做3分钟左右,然后交流,教师适当评点)
1.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
论据——马谡失街亭
因果分析——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论点——信念铸就成功
论据——司马迁受腐刑却完成《史记》
假设分析——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3.论点——勤能补拙
论据——小时候很笨而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条件分析——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论点——理性面对历史
论据——德国总理勃兰特,20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
意义分析——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德国人理性面对历史,不断地反思,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小结:需要说明的是,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是为了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因此分析必须围绕论点进行。另外同一论据,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分析。(板书:围绕论点 综合运用)
练习二(出示材料)www.lexue88.com(lexue88.com)
材料:“三鹿奶粉事件”致数千名婴幼儿患病,多名死亡,全国22家企业生产的奶制品被检出三聚氰胺。
1.提问:根据上面的材料可以提炼出什么观点?(讨论1分钟,然后交流)
2.分析:请用多种方法围绕一个观点对材料进行分析。(口头作文,教师点评)
四、总结课堂
这节课我们总结了四种论据分析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作文中熟练地运用,提高我们写议论文的能力。
五、作业
论点:毅力是成功的保证
请自行选定论据用多种方法对论据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论文写作指导之
如何分析论据
一、提出问题
材料1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可见,我们要学会忍。
材料2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
缺点:
结论:
二、归纳方法
材料3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论点)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论据)
,论据的分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