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
2、利与义可以得兼
长期以来,就利与义二者的关系而言,人们普遍认为接受了利就意味着失去了义,似乎利与义之间的关系是非此即彼的,是不可能有机结合的其实,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值得提倡
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8226;&8226;&8226;&8226;&8226;&8226;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在我看来,孔子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冲破了人们思想上的误区(缺少对“人们思想上的误区”的阐析,即“要回报就是不义之人”,而且要与下文“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的反问句衔接)当今社会,也有许多像孔子学生这样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雷锋的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固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却不能成为束缚我们思想的枷锁墨子曾经说过:“义,利也”这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准确地阐明了利与义的关系利是义存在的基础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可见,一方面,利益的确是这种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道义的前提
另一方面,义又是对利的规约“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子成为了抢手药,供不应求不少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大义,大肆涨价赚钱面对这种情况,石家庄神威药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作为商业性质的企业,神威固然重视利益,但从长远看,放弃眼前的小利而选择大义,更能赢得长久的信誉果然,“非典”过后,神威药业销售业绩一片大好由此看来,符合道义的利才能长久,神威药业就是将义与利巧妙地结合,既不违背义,又获得了利,利与义的相互结合造就了一个企业的辉煌业绩,利与义不再是孟子所说的“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的对立关系
朱熹曾经说过“利者,义之和”利与义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正是由于符合道义,所以人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利;正是由于存在着利益,所以人们才能做更多符合道义的事正是把利与义相互结合,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3、义而不利,行而不远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8226;&8226;&8226;&8226;&8226;&8226;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8226;&8226;&8226;&8226;&8226;&8226;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读了这两则材料,真的感慨万端,对咱们的孔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思想真的可以穿越时空,烛照古今,泽被后人从小到大,我们听到的大多是这样的词语,君子重义不言利,施恩不图报,拾金不昧,大公无私,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洁身自好在义与利的交锋中,咱们民族一贯视义为荣,瞅利为耻也正因为此,历朝历代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大爱无私大忠无己大义无亲之人,他们以自己的光风霁月绚烂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空,凭自己的拯溺扶危温暖千千万万悲冷的心灵汶川大地震,生动地演绎了一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壮歌,大悲大爱大喜;08奥运会,灿烂地张显了众多志愿者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笑靥,有累有情有义我们生活中,同学、同事、亲人、邻人、陌生人,家庭、班级、单位、社区、全社会,人人之间群体之间也时时可见助人为乐急人之困的小事琐事,这些看似细小的真言善行,让我们可能有些冷漠的生活可能有些阴暗的心情平添了多少炽热的亮色!这些不计回报的馈赠,这些挺身而出的支持,让我们活着有意义,有方向,有份量所以,当你救了人,却接受了牛的时候,人们议论纷纷;当你垫了钱,却不寻求补偿时,大家交称赞对呀,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善行美德
可孔子为什么总与大家相反呢?因为他明白,义而不利,行而不远对一个人而言,实现一项义举一件善行,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多做一些,不间断地做下去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空间,都有着自己的责任与权利非功利地行善仗义,付出精力与财力,内心固然是得到了慰藉与充实,人格与灵魂因为无私无悔而变得饱满而鲜活但人终归是社会之人,他不免受制于现实中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绝不能苛求一个人总是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也正是由于这种牺牲与奉献使得许许多多的人视行善举义为畏途,从而他们只是感动感激只是钦佩敬仰,却不去效仿不加推广
如果在可能的情境下,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或一些有识之士,也包括那些在别人的善行义举中获得利益的受益人,能够主动且真诚地对善行义举的实施者给予合适的回报,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因为自己的本不图报的行为获得了精神与物质的补偿,让他们真正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其说是帮别人助社会,不如说是在帮助自己,是在为自己本人自己亲人积蓄生活的美好可能,惟其如此,有爱有善之人就会更加努力地去施爱使善,他们不会再有后顾之忧或世薄之叹让义行有利可图,对此,政府机构有责任去建构一种机制,形成一种常规,始以规范,终以风俗
前两天,媒体报道卫生部长陈竺亲自参加无偿献血,以期缓解日益严峻的“血荒”为什么会出现“血荒”?还不是愿意无偿献血的人变少了一直在宣传,“无偿献血,无上光荣”,相关优惠政策也在实施,可为什么献血的人会越来越少呢?究其原因,正在于义而不利行而不远虽然献血时,发给献血证,万一用血时享受优待,有的血站在过节过生日时还发短信祝贺问候,但事实表明这些还是不够,相关部门还得想点子让献血者因为自己的奉献而有利相报
还有,中国的慈善事业,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捐赠?中国的有钱人现在多了去了,为什么积极行善的人却少得可怜?如何让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奋不顾身?如何让扶危济困者义无反顾?当然,我们身边支教者一天天地多了,志愿者也渐渐地密了,但我还是要说,我们要让好心人有好报,这样好心人才会层出不穷,义善之行才会蔚然成风
是的,我们发自内心地赞同咱们传统的义利价值观,重义轻利,最好不言利我们也热切地盼望施恩不图报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神圣而美好的品行,让我们庸碌而灰暗的生活有了光有了彩,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高贵什么叫伟岸!
4、 “道”亦有“道”
第一个“道”是道德,第二个“道”是道理,这样一来,文题便清晰了许多
自古法律用来维护社会的安定,而道德才真正意义上保证社会的秩序,而对道德的理解和评鉴又总能左右一个社会中普遍的思潮而真正定义道德的是行为,可见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既是由于社会的规范,又同时可以改变社会面貌孔子的两个学生正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行为定义,而孔子的指教正在于告诫大众:一种道德的诠释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对社会的影响
我想孔子的具体说法读者都能理解,而这种说法的内在缘由我也在上段有了描述,那在这样一个要考量道德方式的前提下,所谓“道”亦有“道”才可以真正展开……
我便以中国作为背景,随着十年文革动荡与改革开放的骤变,中国人对于道德的思维方式一直在快速地衍变中,同时也不断有因道德影响而产生的争论发生在媒体中,而其中绝大多数的道德事故都是针对个人的,很多民众总愿想当然地认为某个处于舆论一时焦点的对象该作出什么行为,但正因道德只是一种规范准则而非法律,因此道德只应提倡而非强制其实即使乌托邦式的道德传扬都要比就事论事地道德说教要聪明得多,前者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后者则是影响了社会心理,心若变,生活则会有所动荡
道德的道理,在于非原则性的指导,在于社会的尝试和进步,是一种有机的调剂比如在不久前的大地震后,很多诸如“某明星身价很高却捐款甚微”的说法在日常交流中产生而这样的指责往往能达到孔子指责的第二个学生的行为效果即是你可以赞颂捐款多的人,但不应把捐款数量作为道德标准去卡所有捐款者的道义指数这种道德规范便是无道理的,有缺憾的,社会需要的是有更多捐出爱心的人,而不是一个人捐得更多这其间便存在着道义的选择,亦是“道”亦有“道”
我想孔子高明就在于看清了道德的本质,不是标榜个人,而是引守群体,所以道德的铺设方向,是一个社会是否成熟的直接表现
【社会评论二篇】
1、“道德回报”也需要制度表达
七旬老人15年资助13名贫困学子,晚景生病无人助75岁老人沈兆骅,自1992年以来,先后资助了13位贫困学子,2006年,他被评为山西十大新闻人物但他的善举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被资助的学生不是境况不好无力照料老人,就是因为资助中断而再不跟老人联系如今,老人身体每况愈下,陷入无人照料的境地
,材料作文“孔子和他的学生”写作导引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