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诗性阅读小议——从诗歌阅读谈起

诗性阅读小议——从诗歌阅读谈起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158  栏目:语文教研
标签:语文教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诗性阅读小议——从诗歌阅读谈起,

诗性阅读小议

   ——从诗歌阅读谈起

  

   (713304陕西省乾县临平高中语文教研组 杨辉峰)

  

   传统的诗歌阅读无非知人论世,把作者经历和时代背景套进去,来曲解乃至肢解、误读一首诗歌的诗性特质,甚至把现实生活客观规律和科学研究中的纯粹逻辑、抽象思维规律来强加于诗歌本身。那么 回归真正的诗性阅读就成为大势所趋的阅读方式。

  

   譬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般的读者大都从诗歌本身的意象入手,通过古典的诗韵和现代形式来表现作者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这本无可厚非。但从上一个世纪以来,诸多诗论把它作为一首思想性教强的诗来读,误导了许多读者。说什么此诗是表达诗人在五四运动后内心的苦闷和彷徨,而寻梦归来又见到祖国河山破碎,民不聊生。有一道关于本诗的习题中将云彩等意象解读为政治载体。如“作别西天的云彩”象征告别西方先进的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文明(资产阶级文明成果),“寻梦”又象征诗人为苦难的祖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理想等诸如此类的解读不少。为什么要让诗人徐志摩担当那么多民族重任呢?好象人家一出去就是为了千千万万的苦难中声粗年的同胞,为什么一定要给一首诗这么多的“文以载道”的作用。大家知道徐志摩的诗歌深受西方浪漫主义和唯美派影响,如果这般解读,无非不自觉地破坏了其巨大的审美功能。一介书生,是否强加于他头上的太多了?徐诗是其个人灵性至真至纯的率真表现,“爱、自由和梦”的内心世界的外化。其社会投影比较模糊之说笔者持赞同意见。干脆说,不要企图在此诗里寻求什么社会意义,既然诗人是一个爱、自由和美的追求者,又想那么多干什么?好象人人都要象白居易一样“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那么,不说其它什么,就说《红楼梦》一问世遭禁的厄运说明它本身并未“合为时著”,不合时宜嘛!

  

   诗歌本身是一种集直觉想象、体验为一体的文学形式,其审美空间更多的是需要读者去体会其诗性的特质。发现更广阔的审美意义。

  

   当许多经典作品被选入课本后就开始有被按部就班的分解之嫌,许多人在故纸堆里拾人牙慧翻腾一阵子千篇一律的一样就诞生了,什么责任感,民族大义、社稷民生的孔孟之道又出来了。无论是解读诗歌或其它文学作品,诗性阅读的方式很重要。艺术如果被烙上政治的印痕,即使再高明 的读者也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带着镣铐舞蹈。

  

   文学艺术乃至一切艺术本身都是具有非确定性,非逻辑性的。徐诗纯粹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潮涌,在以上因素中体现了诗歌本身的独特魅力。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再别康桥》是作者性灵与万物不分巨细的契合,是灵与肉的交融。

  

   所以,笔者认为 最好的诗性阅读就是放下其思想包袱 (思想性)和纯粹理性来解读。真正意义上的诗性阅读就是放弃诗的理性原则,尊重诗歌感性特质而阅读,尊重诗歌的情感性与虚拟性,尊重诗歌的想象性与模糊性。这些特质具有弥散性非和直接言说性。读诗,就要把全部生命感官F放开,全身心体验与把握,用直觉和相象力去捕捉语言在诗歌文本中本身的审美意义。消解传统诗歌阅读上的一个逾限,我们或许更能发现阅读本身对人类体验幸福的美好重建意义。


,诗性阅读小议——从诗歌阅读谈起
《诗性阅读小议——从诗歌阅读谈起》相关文章

tag: 诗歌  , 语文教研,语文教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