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关于语文教育反思的反思

关于语文教育反思的反思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933  栏目:语文教研
标签:语文教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关于语文教育反思的反思,

关于语文教育反思的反思

胡江城

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从20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参加人数之众,发表文章之繁,关注媒体之多,反映出语文教育已然成了整个基础教育的一大诟病。于是一套套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体面登场,应该说语文教育也因此在这几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语文教育出现了一定的变革。然而在这场变革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关于语文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从语文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始。首先,学校语文,特别是语言,是教育的起步。其次,语言是进行其它教育最基本的工具,一切教育都首先以语言为基本载体。再次,语言是人们社会化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媒介。最后,语文作为人类表达和交流的基本工具,还构成普遍意义上的长期(或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教育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加以诠释。就语文教育本质而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对语文教育的特点有这样一段描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基于这种认识,便出现了人文关怀进入语文课堂,并在语文课改方面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将人文关怀注入语文教育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这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遗憾的是,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对语文教育本质最基本的认识,人为地给语文带上了一只更为沉重的镣铐,即所谓德育渗透,偏离了文学本源。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履行着授业的义务,而且还承担着传道的责任。另一方面,语文课多了人文性,却少了工具性。  

语言能力的形成固然需要理性的参与,但背诵对语汇材料的积累,对整体文句感性的积累,所起的作用比抽象的“理”解更大。背诵,是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血肉,随着积累的愈来愈丰富,逐渐就形成了一种语感。因而,背诵作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片面地强调文本阅读的多元化,只会让语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同空中楼阁,并不能达到语文教育的目标。  

  事实上,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渗透人文教育并不是要否定语文教育的技术性内容。中学语文教育应该是双重性的,既是人文教育,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并非像有的人所认为的那样,语文新课程标准意味着语文课程应该还原到生活化与生命化的本质层面上来,同时毫不留情地削弱或者淡化了母语学科语文工具性的传统意识。  

二、关于语文教材内容的认识  

    对现行中小学语文教育批评的重中之重是对教材的批评。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学语文教材编选深陷在过时知识和观念的束缚之中,这种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对鲁迅作品及外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品入选教材太多颇有微辞。认为这样选材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应该扩大外国文学作品入选的比例。笔者以为,这些年教材所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教材中,只有鲁迅的作品才是真正丰富的,真正具有精神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外国文学作品流派纷呈,许多作品并不能达到中学生理解世界的方式和能力。语文教育的弊端在目前看来,主要矛盾并不体现在教材编选上,而是体现在解读方式上。  

就现行课堂小说解读而言,教师通常是按照这样一个流程来处理的:作家介绍、写作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点的分析等等。事实上,文学即人学。小说中所写的人,包括人的命运遭际、人的心理和情感、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这个人虽然生活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他们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但他们并不是跟今天的我们和今天生活毫无关系。经典小说之所以经典,其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便是为我们塑造了经典的活生生的“这一个”,“这一个”一定是典型的,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因为普遍,所以我们会共鸣,从而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有了这个认识,我们讲《项链》时再也不会简单地停留在小说主题是揭露资产阶级虚伪性的肤浅层面上,也不会在讲小说时,像是在讲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和事。讲19世纪末的俄国,讲20世纪初的中国,讲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灵魂,讲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讲阿Q的命运,讲祥林嫂的命运,讲翠翠的命运,讲别里科夫的命运。我们或鄙视或同情或叹息或愤怒……于是,我们认识到了封建主义的罪恶,资本主义的罪恶,从而无比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小说成了地地道道的政治读物,偏离了文学的本质。小说应是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揭示。我们应该通过小说更清楚地认识到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从而能够追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一切症结所在,弄明白人类只配或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命运,由此产生一种悲悯的情怀,这种情怀应该也指向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社会。任何人的性格和命运就是所有人的性格和命运,从这些经典人物身上我们看到的应该是自己。通过这种方式解读,我们会发现语文就是生活。  

关于语文教学的改革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呼吁了。鲁迅、郭沫若一代人曾大反文言,叶圣陶先生也不大赞成学文言,一时间,少学或不学文言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这种声音忽略了文言与白话之间的母子关系。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大师,以文言构筑的诗文,就像辉煌灿烂的灯塔,足以照彻千万年。他们的灵魂,用“文言”走过的精神历程,对我们的精神又何尝不是一种历练?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整体的语言表达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传媒及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变得“浅白化”、“粗俗化”,这便是整个社会轻视文言、文言教育的血脉被切断的后果。  

因而,从某个角度而言,我们并不能抱怨教材本身,该抱怨的是可咒的教学模式。  

三、关于语文教学模式的认识  

语文课改并不是因为自身的缺陷而自发进行的,其源于素质教育的推广。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是提高国民素质。素质教育以被教育者的主动性为主。在语文教学课改实践中,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步得到改变,学生也因此从被灌输的、被管教的、被批评的、被指导的状况中解放出来。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并没领悟语文教育的本质,片面地认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就是把什么都交给学生,而让自身在教学中处于配角地位,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  

1.教学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在某些课堂上,学生表面上表现得“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  

合作探究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切勿仅把交流过程当作一个表述的过程,而缺少倾听的过程,这样的话,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2.手段成为束缚,评价滥用失真。  

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1] [2]  下一页

,关于语文教育反思的反思
《关于语文教育反思的反思》相关文章

tag: 语文  , 语文教研,语文教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