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于细节处体会“爱国情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片段思考

于细节处体会“爱国情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片段思考

11-07 15:05:58   浏览次数:687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于细节处体会“爱国情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片段思考,

于细节处体会“爱国情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思考

想起在写第九册课文《天火之谜》一课反思时写过的一段话——

何谓教学细节?——“一些细小的情节或环节”,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它是形象的,外显的,具体到学过程中,它有时可以是一段文字;有时可以是一个标点;有时可以是一幅插图;有时可以是一个举动;有时可以是一段音乐……所谓“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一滴水能见太阳”,一些教学细节,的确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咀嚼……

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我又一次体会到了“细节”对于引领学生深入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格的作用。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涌动着肖邦对祖国深深的爱。课文可分四段来学习,这四段文字均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肖邦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在情感层面,可谓“层层推进”,尤其是第五自然段,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更是他爱国情感的充分表现。

“爱国”,这是本文的情感主线,教学中,我抓住这一主线,捕捉文本的一个个细节,披文入情,引领学生透过这一个个细节,深入体会到了肖邦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细节之一: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

细节之二:临别之际,“深情回望”;

细节之三:悲愤欲绝,忘我创作;

细节之四:弥留之际,寄托遗愿。

【片段】

师:1830年11月的一天,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这是怎样的一天?

生: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师:这和肖邦的爱国有什么关系吗?

生:当时,肖邦的心情很沉重,因为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师:环境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心情。仔细读读这一小节,你还从哪些方面体会到了肖邦的爱国?

生: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肖邦的爱国?
生:“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也许,肖邦觉得老师和同学太了解他的心思了,所以他很感动。

师:你觉得老师、同学想通过这首送别曲告诉肖邦什么吗?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你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师:肖邦会忘记吗?

生:不会!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你也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依然会思念你!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你的心依然和我们紧紧相连!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爱你!

师:此情此景,怎么不让肖邦感动呢?文中还有那些细节,体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爱?

生:肖邦临行时还带着祖国的泥土。

(指名读这个片段)

师:哪些字眼打动了你的心?

生:“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正因为他深深爱着祖国,所以,才会如此激动。

生:他是“郑重地从老师手中接过”,他的郑重,也体现他很爱国。

生:肖邦登上马车的时候,还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他当时是多么的依依不舍啊!

师:满怀悲愤的肖邦就是这样带着老师的嘱托,到这祖国的泥土,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一路上,他有多少话相对祖国倾诉啊!你知道他想对祖国说些什么吗?

(学生写在书上)

生:祖国,我一定会回来的!

生:亲爱的祖国,我带着悲愤离开你,但我一定会带着希望回到你的怀抱!

生:祖国啊祖国,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但我依然会思念着你!

生:亲爱的祖国,我的母亲,我总有一天会回到你的怀抱的!

……

 

    细细品读文本,涵泳其间,肖邦的一腔爱国之情正于那一个个细节中,深情地流淌。

 

,于细节处体会“爱国情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片段思考

《于细节处体会“爱国情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片段思考》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五年级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