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逶 “迤”“ 礴”“ 岷”4个生字。理解“逶迤”“ 磅礴”等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第十册第20课。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
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体会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感情。
课前准备:
1、专题阅读《万水千山——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等的录像。
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演唱会上《七律?长征》(濮存昕朗诵)视频
。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诱入“难”字:
1、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再次重温这几个数据说说感受:
二万五千里、四十公里、13个小时、300余天
2、板书:难
3、概括介绍长征
师:是呀,这是多么难的的事情!可是,你们知道吗?中国工农红军曾面对过比这
更难的事情:(出示长征地图,了解长征路线。)
他们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
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
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
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
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
里长征。
征途中,上有蒋介石的飞机在轰炸,地上有蒋介石的步兵在围追堵截,还有党
中央的分裂,再加上缺吃少穿,饥寒交迫,真是难上加难。
4、揭题
师: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长征的诗(板书课题)。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
写的?
学生介绍毛泽东资料.
引导学生简单介绍七律.
(相机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全诗,入字入词。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让我们一起突破今天学习中的第一
道难关: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边读边注意其中的生字及多音字。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正音。
4.集体读,强调读诗节奏.
三、品读全诗,入境生情.
(一)感受难:
1.(指着已板书的大大的难字)
问:通过读,你发现了长征途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在文中圈出:
远征难:万水千山
山名:五岭乌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2.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
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出示:万水千山 千山万水)
适机拓展:“万千”这里不是实指,请说出用“万千”形容很多的四字词语。
(相机板书:千难万险 千辛万苦)
3、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
(强调先前的板书:难)
(二)感受“不怕”。
1.但红军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呢?诗中毛主席只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
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
(板书:等闲)
2.这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
3.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豪迈、等闲,有蔑视的意味。)
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
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4.(用粉笔画一画五岭)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
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岭逶迤。五岭连绵不断。
5.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米,有700
层楼那么高,有22个狼山那么高。
(指名粉笔示意画出高大磅礴,结合图理解词语)那你能说乌蒙山
_________________。
6.指点:这一对句子都是写山。
五岭写山岭之长,
,七律 长征
tag: 长征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