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疑而悟《早》一文的教学点评-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583次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从疑而悟《早》一文的教学点评-,
从疑而悟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早》教学实录
点 评
该课分为两个教学板块,一块是“质疑”,另一块是“解疑”。先让学生通过一个“早”字质疑,达到了三个目的:既回顾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又为下边的教学提供了切入的“抓手”,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肯地评价后,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是怎样写梅花‘早’的”、“课文又是怎样写鲁迅‘早’的”两个问题直奔重点段深入朗读课文,在读文中解疑。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早”、“梅花”、“鲁迅”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对话中,感悟了鲁迅这一人物品质。
“以读代讲”是该课教学的显著特色。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锁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阅读训练以语言训练为主,把“读”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得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地读,充分地读,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围绕“解疑”,朗读教学经历了熟读感悟——品读体悟——尝试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执教者运用较多的是激励性评价言语,“读得真棒”、“读得真投入”、“读得好的同学老师给你配乐”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品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朗读6—8节,画下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空白处做批注。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共鸣。指教者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初步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其用意在于促进学生把自己感悟最深的文字或思想情感初步转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如,在感悟“蜡梅花美”这一教学环节,教师点拔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出蜡梅花的色彩美、形状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赞美蜡梅花,从而把“消极的语言”转化成“积极的语言”。(王
伟)
,从疑而悟《早》一文的教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