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报课《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和教师评课

汇报课《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和教师评课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516  栏目: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汇报课《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和教师评课,
 
 
 
听张老师的课给人最大的感受也许只有一个字——美!

一、文本美。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美文,而美文当然要“美教”。 张老师通过展示孩子手中的叶子,让学生在启课前就感受到了“美的叶子”。这一极富想象、极具诗意的导入设计,真是“占尽了江南灵秀”!大树是美的,叶子是美的,就本课来看,我们就是要借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去理解作者笔下叶子的美。但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章先写了树的美,接着写了叶子的美,又写了叶子和树的关系,最后写了从中受到的启发。在读书中渐渐理清这样的脉络,有助于对文章深入的学习理解

二、语言美。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张老师在上课时所用的那一串串如诗般的语言,既似汩汩泓泉爽心明智,又如纤云弄巧舒卷自如!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讲述这样的一篇美的文章,张老师的课堂用语本来就是优美华丽、赏心悦目的绝佳文章,听了张老师的课我深深地相信,如果教师底蕴深厚、心灵巧慧,那课堂必定诗情画意、风情万种!

三、和谐美。

成功的语文课堂既有内在的有序美,又有外在的形式美;既有课前导入的铺垫美,又有课程进展的构架美……所有这些要素的整合,贵在一个和谐,如不和谐,会水火相克、冰炭不容;如配置和谐,则可收相得益彰,交互辉映之美。优质课堂的课前“预热”艺术,追求的正是“和谐产生美”。前苏联文豪高尔基所说:“最难的是开始,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赋予的。”从这个角度讲,与文本“合拍共舞”,无疑应是课前“预热”的理想境界!当然张老师的和谐美不仅仅表现在教学设计上,还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对话,学生在课上由境入情,由情而感。张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如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让学生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使学生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也经历了许多事,体味了不少情,而这正是语文教学创造了这样的一种和谐的美的境地所激发出的意境。理想课堂应是师生间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和相互启发的过程,师生一起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为了让学生身同感受,在学习本课时,课前张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在亲身实践中,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同时为理解文中叶自形态各异做好铺垫。
课堂上,首先展示自己搜集的树叶,并告诉大家你在哪搜集到的,当时情境如何等等,进行说的训练。接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树与叶的体悟,让学生明白树离不开叶,叶也离不开树,叶为大树而生,叶,只有在树上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通过朗读来展现,升华。最后,为了让学生与文本更好的沟通,教者往往需要还原或创设产生文本的语境.在充分讨论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完成填空:为了____,做一个_________的吧!从而达到让学生有创意的阅读的目的.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学终将也要回到生活之中才是完整的教学,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面对自己手中的叶子,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对课文会有更深的了解。听了这节课真是收获颇多。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有着诗一般语言的散文,文章对树叶的无私奉献进行了礼赞,又由叶及人,从大树联想到社会,理解一个人应该怎样面对社会,怎样在社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怎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这样一篇托物言志的美文,张老师先引导学生欣赏远望大树和近观树叶的美,从而理解树叶的外在美。接着张老师又引导学生感悟树叶的内在美,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张老师紧扣“绿叶为大树而生。”这句话,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各抒己见:“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把大树打扮得很漂亮。”“夏天的时候,树叶又葱翠又肥大,为大树制造很多营养。”
“秋天的时候,叶子变黄了,但还是回到了它的根,化作肥料,继续为大树做贡献。”……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过程中,张老师穿插了树叶中的叶绿素与阳光、水、二氧化碳结合制造养分的知识,并介绍的成语“叶落归根”,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的体会和老师的点拨相结合,感悟的文章的内涵和欣赏语言文字的美相结合,使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很好地对话,真正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在很好地理解了树叶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之后,张老师引读“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这是课文由叶及人的一部分,张老师引导理解:“为什么说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请联系课文思考,人和叶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学生说:“因为人和叶子一样是形态各异的。”“因为叶子为大树无私奉献,人是为社会做贡献。”“人和叶子都有自己的位置,但都在默默奉献。”……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张老师又设计了拓展,把书本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问:“如果班级是一棵大树,你是一片叶子,你准备做一片怎样的叶子?”学生兴趣很浓,有的说:“我要好好读书,做一片好学的叶子。”有的说:“我要把教室打扫干净,做勤劳的叶子。”还有的说:“ 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做乐于助人的叶子。”……

本课在张老师的一点点引导和点拨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理解了课文,并能联系生活来谈自己的体会,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张老师的言谈举止都透着一种诗意,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张老师的《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让我对这点体会更加深刻。
张老师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了很多叶子,这些形态各异美的叶子,在课堂展示出来,就是一个精彩的画面。学生对叶子的喜爱探究情感,顿时产生了轰动效果。这样的导入,的确,令人回味,对学生了解叶子的形态和叶子的奉献精神起到了很好的铺垫效果。理解词语“形态各异”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张老师让学生去查“无字词典”,学生刚学完课文《查无词典》,了解老师的意图,就是到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设计重视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同学联系实际理解词语,又一次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上用心良苦。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张老师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深入研读教材,了解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纪丽萍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自从有了女儿,我从她的书上才真正认识到了许多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走近他们的文章,继而走近作者。金波先生是其中的一位,女儿喜欢他的文章,我也喜欢。

《做一片美的叶子》出自金波先生的手笔,它是一篇优美的小散文诗,哲理性很强。上课前,通过让学生搜集两片“相同”的叶子,让学生了解到叶子的“形态各异”,欣赏叶子的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从欣赏叶子的外在美,进而欣赏叶子的内在这美。感悟叶和树的关系,感悟叶和人的关系,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到启示: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后拓展:为了(          ),做一个(       )吧!学生们很好地展示了学后所得,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也学会了创意阅读。对文本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上一页  [1] [2] 

,汇报课《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和教师评课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