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梅香正浓》教学设计与实录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与实录

11-07 15:34:22   浏览次数:611  栏目: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
标签: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与实录,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与实录
诵读感悟  辩理求真
——《梅香正浓》阅读教学设计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育民小学   王汝军
 
 
教材理解:《梅香正浓》这篇文章通过重点介绍明朝的遗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具有“梅花”般品格的民族英雄,歌颂了在民族危亡之时他们崇高的气概。课文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读后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文章的主体部分以叙事为主,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形象地将“梅花”与“民族英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读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读能让学生在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读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四字短语较多,虽琅琅上口,可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形式还较为陌生,因此学要引导学生充分熟悉文章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地对语文材料进行探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加深自悟。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采用质疑,求证的问题法学习本文。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教者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此外,语文教学不能单纯地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开,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应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它和语言文字的学习始终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教师应在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受到人文教育。脱离了语言文字的学习,单纯从课文的情节内容出发去进行人文教育,就不成其为语文教育了。因此本节课教者在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感,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兴趣,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并能自主或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知文章内容,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2.针对理解文章主旨所提出的问题,能采取多种方式解决。
3.继续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通过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来体会民族英雄所具有的民族气节和崇高气概,并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文章中饱含的激情,体会民族英雄的气节与精神。
教学难点:自读文章,引导学生根据主旨发现问题,促进对文章的感悟。
教学流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读课文,体会主旨
交流合作,深化感悟
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由冬季百花凋零,唯有梅花傲雪绽放,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提问拓展:看到梅花会想到哪些与梅有关的诗词?重点分析梅花所具有的品格,为理解史可法的精神做好铺垫。
自读课文,体会主旨: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将文章读通读顺,对于本文四字短语较多,文白交融的行文特点,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停顿。
学生初谈对文章的感受,尝试着说一说本文与以往所学文章有何不同。共同交流,在文章的行进过程中释疑答惑,对于基本字词:酷爱  拜谒  怂恿  虬枝峥嵘  体恤 
戕害  冢等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义,作好基础知识的积累。
学生再读文章,通过对史可法感人事迹的描写,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教者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联归纳出发生在史可法身上的几件事,再用自己的话复述每件事的大致内容,最后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尝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段义。并引导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品味每件事所蕴含的精神与品质。
情感脉络:
崇敬  由岳飞等民族英烈引入史可法的事迹
①   忠心劝谏――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感动     ②誓与城存――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③气绝而死―― 忠肝义胆的民族气节
肃然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体现出一位忠臣的拳拳爱国之情
感慨   对比写法,更加突出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5、学生将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再次有感情诵读,并能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史可法那崇高的民族气节与英雄气概。
①“他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提出救亡方略”――用深沉朗读表现出史可法对国家与朝廷的一腔忠诚。
②“吾誓以身殉城”――用坚定的语气体现出主人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③“拔刀自刎”――高亢的语调体现无畏的英雄气概。
“大骂气绝而死”――要体现出忠肝义胆的民族气节。
交流合作,深化感悟
学生在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教者要围绕课文的主旨提出一些个性化的问题,借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史可法的精神源自于什么?
对于这样一个昏庸的朝廷,史可法的所作所为有价值吗?
文中最后提到的两类人,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此时的史可法已经站在国家与民族危亡的高度来看待生与死,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民族的兴衰。这一点更加体现出民族英雄们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回顾全文,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借物喻人,将具有特质的事物与具有相同品质的人联系起来,使文章含义隽永,回味无穷。复习拓展:回顾以往所学的借物喻人的文章
《古井》《白杨礼赞》《落花生》。。。。。。
体味“梅香”与“浓”的含义。“梅香”是指民族英雄们在国家与民族危亡之秋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与气节。“浓”字形象地指出这种精神所给人带来的震撼是巨大而深远的。
总结与升华:如果将中国的历史比作浩渺的夜空,那么那些在历史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无疑就是那耀眼的星斗,是他们将夜空点缀得无比壮丽;如果再将这些英雄们比作傲雪怒放的梅花,那么他们所具有的铮铮气节犹如那浓浓的梅香必将永远弥漫在我们的心中。
教学预设与反思:
时下我区正在积极构建“生命课堂”,在“两高一宽”即高信息量,高兴奋度,宽思维空间的教学要求下,我细心体味了我区教学改革中的“六化”,并使之成为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我的教学流程就是抓住主体,自读感悟;剖析品质,感悟精神;研讨明理,诵读升华。学生在自读感悟文章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叙事了解史可法的为人以及从这些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并且能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讨论,从而对史可法身上所体现出的铮铮气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阅读文章离不开诵读,学生在教者的指导下进行入情入境的品读,朗读,使他们对梅花品格与英雄精神有了理性上的升华。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要体现教学理念的人本化。人本化的理念就是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学生以课堂主人的地位。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说,去想,去问,去议。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并且利用教者创设的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持续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其次,教学目标的生成化又是我着重加以考虑的。怎样才能使课堂上的学生不仅仅是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思路前进,而是能够通过一些点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生成一些新的认识与思考呢?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史可法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对于这样一个昏庸的朝廷,他这么做有价值吗?他的举动根源何在?”这些问题的设置,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研讨使学生更加能够品味到史可法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气节与浩然正气。这就将史可法的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也从这种动态生成中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第三,师生关系的和谐化与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先要学生喜欢你的人,因此在上课之初,教师要与学生通过略带幽默的谈话进行交流沟通,不仅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进程中,教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而评价的多元化又会使学生学习的兴奋度持续高涨,比如“你的朗读真是太棒了,不仅感动了你自己,而且也深深感动了在座的每个人”“如果再好好组织一下语言,我想你的回答就完美了”“我真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但评价不一定都是唱赞歌,适当的否定会更加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致,从而使之更为投入。以上就是我的教学预设与反思,当然在实际教学进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还要靠教者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梅香正浓》教学实录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育民小学  王汝军

[1] [2]  下一页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与实录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与实录》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