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红树林》教学 周嘉惠

《红树林》教学 周嘉惠

11-07 15:32:21   浏览次数:380  栏目: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
标签: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红树林》教学 周嘉惠,

 

《红树林》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记

叙了“我”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海南岛琼山,看到了海中奇观——红树林,写出

了红树林的壮观、柔丽、奇特,好像来到了“世外桃源”,进而赞美了红树林

的奉献精神。教学本篇课文,难度不算大,课文内容不算深,层次一目了然,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但有几个问题,值得提出来

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一,教这一篇文章,应该确立什么重点?是以讲解词语为重点,还是以讲解

层次为重点,还是以训练写作为重点?答案不应是唯一的。既然我们承认阅读

是个性化的,那么教学、教法也应是个性化的。如果一百个老师只有一个教法

,那还有什么个性化可言?教学个性化,是老师展示个人魅力的前提。一谈及

这个问题,有人就要考虑那本“教参”。教参上怎么说,我就怎么教。一旦脱

离了教参,就寸步难行。必须知道,所谓教参,仅仅是给你提供一个的思路,

提供一些资料。教参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包打天下”。的确有许多老师是在按

教参去教。这就使人怀疑,对于课文,你是真的懂了,还是根本就不懂?应确

立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学有所得。

二是导入的问题。可有种种导入方法,思路要开阔些。例如,可以从大海导入

,可以从树木导入,可以从森林导入,可以从有关红树林的资料导入,等等,

都是允许的。有人建议,做一个关于红树林的课件,从网上搜集几幅红树林的

图画,放给学生看;有人还建议,放一段有关红树林的录像,让学生有如亲临

其境,共容易理解课文。我却认为,画面不可太多,录像大可不放。为什么?

因为那只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联想力、想象力受到影响。语文课程,就是要培

养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优美的词语,通过作者的生动地描写,然后

再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感受意境,将抽象变为具象,将模糊变为清晰

,将空白变为实在。一旦放画面,当然更美丽,更清楚,更好看,学生肯定也

很喜欢,但我们要考虑到效果。当前,人们一个普遍的倾向,即喜欢用阅读画

面来替代阅读文字,这当然会使人们的阅读能力大大下降。

三是层次讲不讲。我的意见是:要讲。我们当然要提倡整体阅读,整体感知;

这没有错。但整体感知绝不能代替分析阅读。像以前讲语文,几乎篇篇都要作

段落分析,归纳段落大意,成为一种套式;那当然不可取。但一味地强调整体

感知,不做层次分析,是不是也有失偏颇?文章层次,是作者写作时思路的体

现,是一种逻辑的产物。例如《红树林》,层次就很明显,全文从三个方面写

,即“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其层次如下:  

 

               所见:    远眺      近观

               所闻:    奇怪的声音

                         专家的解释

                         繁殖的秘密

               所感 :   奉献精神

这样一分析,便一目了然,从而对全文有了总体认知,这样的分析,难道不是

很有必要的吗?有人对于分析段落似乎很不以为然,认为是把一篇好好的文章

切割得七零八落。可是,我们总不能以部分蹩脚的老师的蹩脚的做法为根据,

而否定层次分析的重要。

四是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的问题。一堂课,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例如读课文、

写生字、组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等而外,当然老师要讲点什么。讲什么?

就是要讲那些难懂的、学生不理解的、或者学生看似懂了而并没有真正懂的地

方。例如“世外桃源”,如“贫瘠不毛”,如“陶醉”等等。简单的语句,学

生一看就懂,老师如果喋喋不休地讲,那纯属浪费时间;有些语句,学生自己

看,可能以为已经懂了,可是并未真懂。例如这一段话:

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干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啊,我的眼前出现了

一片绚丽多姿的世界。

在这里,作者为什么用“带着”?后面的一个“啊”字,有什么丰富的含义?

这些问题,如果老师不提醒,学生很容易放过。又如:

突然,树枝上啪啪的响声打破了宁静。保护区的专家笑着告诉我:……

在这里,保护区的专家为什么要“笑着”告诉“我”?这句话反映了“我”当

时怎样的表情?

适时地抓住这样一些富有丰富表现力的词句,加以讲解,学生会有恍然大悟之

感。这样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培养学生的对于文字、词汇的敏锐的感

受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语言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对语言的热爱。这样的讲解

,不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只能是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真

正把语言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附:

《红树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

,红树林的精神。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

教学建议

 

    1.在语言文字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引导学生多积累。

 

    2.远观和近赏红树林部分,在朗读时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在朗读时可作

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

受。

 

    3.课后可安排一篇习作,写一种你了解的植物,有对这种植物的介绍,并

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1] [2]  下一页

,《红树林》教学 周嘉惠
《《红树林》教学 周嘉惠》相关文章

tag: 教学  红树林  ,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