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引导,营构美的课堂———<<七子之歌>>课堂实录与评析
杨丽媛
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吧,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希望听后你能对大家说点什么.(播放《七子之歌——澳门》).
(点评: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因为这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教师十分注重它的吸引力,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这首歌的背景音乐下,充分谈谈对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的了解,任何角度、任何方面都可以,因为课前有预习,因为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很兴趣高昂,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谁能说说听过之后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这首歌是<<七子之歌>>.(师适板书)
生:我知道这首歌是在澳门回归时一个澳门的小女孩唱的.
生:我还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闻一多先生. (出示闻一多的图片)
师:那么同学们你对闻一多有哪些了解呢?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资料,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知道的.
生: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1899年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
20
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就是这样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
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其中的两首澳门、香港。(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
(点评:此环节注重了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老师希望你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把自己
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师: 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觉得特别不好读的词语,来给大家提个醒。
生:我觉得灵魂一词在读的时候注意一下.
生: 我觉得掳去一词在读的时候注意一下.
生: 我觉得凤阙、吞咽、号啕这几个词在读的时候注意一下。
(课件出示:澳门 香港 灵魂 凤阙 吞咽 号啕 )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凤阙:宫殿 号啕:大声哭泣)
(2)指名领读。(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襁褓 掳去 黄豹 狞恶 啖着)这些是
本课难读的词,想来挑战吗?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襁褓:包裹婴儿用的东西。掳去:抢去 狞恶:非常
凶恶)
(2)指名领读。
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诗。
(点评: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字词的提醒更好的解决本节课的字次词难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师:请两位同学读这两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两首诗中在诗歌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相同的地方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课件出示句子)
师:那么从这句话里看出了什么?
生:看出了澳门和香港想要回归的渴望。
师:那么你应该怎么读呢?试着把你的感情送进去读出来。
(生指名读——齐读)
(点评:注重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启迪和熏陶。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师:那么,他们为什么如此的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两个孩子所受的屈辱和磨难吧。
师:找出诗中最能打动你的词语和句子,说明理由。
生:我认为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是“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这句话可以看出孩子虽然离开了祖国母亲的,但他的心依然想着祖国。
师:你们想一想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土地、金钱、资源……)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愤怒、生气),那就读出你的愤怒与生气。
(点评:引导学生想像在澳门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让学生体会不仅仅是生命、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尊严、是主权……在此基础上追问:“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使学生不由的产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一样的伤心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生生流动着的感情。)
tag: , 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