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
光能异养型
红螺菌
CO2和简单有机物
注:甲烷氧化菌只能用甲烷和甲醇作碳源,而洋葱假单胞菌却能利用90多种含碳化合物。
2.氮源
(1)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2)种类:
(3)功能: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说明:①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还是能源。②大多数的微生物主要利用无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利用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
③只有少数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N2作为氮源,如:根瘤菌,固氮菌,蓝藻。
④对于硝化细菌而言,铵盐和硝酸盐既是氮源又是能源。
3.生长因子
(1)概念: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2)种类: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3)功能: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4.无机盐
(1)无机盐对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
①构成细胞的各种重要的化学成分。
②参与构成微生物的各种细胞结构。
③一些无机盐是构成酶的重要成分,起到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作用。
④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2)NH4+,Fe2+,S可分别作为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的能源,也可作为硝化细菌的
氮源。
5.水
水对微生物正常生长的意义:
⑴水尤其是结合水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结构的重要化学成分。
⑵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⑶水比热大,还可以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温度。
⑷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可以调节微生物细胞的代谢强度。
⑸某些细菌具芽孢,荚膜等特殊结构,可以帮助这些微生物适应缺水环境。
(二) 培养基的配置原则
1.目的要明确:根据所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选择原料来配置。
(1)自养型微生物: CO2
异养型微生物:糖类
固氮微生物:培养基中不需要加氮源。
(2)微生物培养的目的:
2.营养要协调:必须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如:(1)蔗糖浓度。过高,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谷氨酸生产中,碳源与氮源的比例。
C/N=4/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
C/N=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
3.pH要适宜: 细菌的最适PH:6.5~7.5
放线菌的最适PH:7.5~8.5
酵母菌的最适PH:3.8~6.0
(三) 培养基的种类
1.根据物理性质划分:
固体培养基:一般加2%的琼脂,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等。
半固体培养基:一般加0.2~0.5%的琼脂,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等。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
2. 根据化学成分划分:
(1)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已知,常用于分类,鉴定等。
(2)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未知,常用于工业生产。
3. 根据用途划分:
(1)选择培养基:是在某种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如:培养基+青霉素(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酵母菌和霉菌
培养基+高浓度食盐(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
培养基—氮源→固氮菌
(2)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置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