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设计

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设计

11-07 15:32:21   浏览次数:467  栏目:高二生物教学设计
标签:高二生物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设计,
全部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

有机物

光能异养型

红螺菌

CO2和简单有机物

 

注:甲烷氧化菌只能用甲烷和甲醇作碳源,而洋葱假单胞菌却能利用90多种含碳化合物。

2.氮源

(1)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2)种类:

(3)功能: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说明:①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还是能源。②大多数的微生物主要利用无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利用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

③只有少数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N2作为氮源,如:根瘤菌,固氮菌,蓝藻。

④对于硝化细菌而言,铵盐和硝酸盐既是氮源又是能源。

3.生长因子

(1)概念: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2)种类: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3)功能: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4.无机盐

(1)无机盐对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

①构成细胞的各种重要的化学成分。

②参与构成微生物的各种细胞结构。

③一些无机盐是构成酶的重要成分,起到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作用。

④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2)NH4+,Fe2+,S可分别作为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的能源,也可作为硝化细菌的

 

氮源。

5.水

水对微生物正常生长的意义:

⑴水尤其是结合水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结构的重要化学成分。

⑵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⑶水比热大,还可以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温度。

⑷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可以调节微生物细胞的代谢强度。

⑸某些细菌具芽孢,荚膜等特殊结构,可以帮助这些微生物适应缺水环境。

(二)   培养基的配置原则

1.目的要明确:根据所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选择原料来配置。

(1)自养型微生物: CO2

       异养型微生物:糖类

       固氮微生物:培养基中不需要加氮源。

(2)微生物培养的目的:

2.营养要协调:必须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如:(1)蔗糖浓度。过高,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谷氨酸生产中,碳源与氮源的比例。

C/N=4/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

C/N=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

3.pH要适宜: 细菌的最适PH:6.5~7.5

放线菌的最适PH:7.5~8.5

酵母菌的最适PH:3.8~6.0

(三)   培养基的种类

 

1.根据物理性质划分:

   固体培养基:一般加2%的琼脂,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等。

   半固体培养基:一般加0.2~0.5%的琼脂,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等。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

2.  根据化学成分划分:

(1)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已知,常用于分类,鉴定等。

(2)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未知,常用于工业生产。

3.  根据用途划分:

(1)选择培养基:是在某种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如:培养基+青霉素(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酵母菌和霉菌

培养基+高浓度食盐(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

培养基—氮源→固氮菌

(2)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置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设计
《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