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公文写作党团材料解放思想让理论之树常青

让理论之树常青

03-31 15:43:29   浏览次数:431  栏目:解放思想
标签: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解放思想大讨论文章,http://www.lexue88.com 让理论之树常青,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目标,按照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总要求,扎实开展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对此持怀疑态度,在活动中消极应付,其理由是“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为从事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干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澄清这一错误认识,让理论之树常青常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认识,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还很流行呢?其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理论教育偏离的后果。传统的理论教育过多的沉溺于经院式思辩,而鄙视、远离“稼穑之事”等鲜活社会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遵循其内在联系,不分层次,不考虑受众需要的个体差异性,不尊重受众的人格,搞一刀切、一把抓、一言堂,既使理论本身不易讲,又使受众不易接受,越发使理论变得晦涩,变成了灰色。因此,作为知识系统的理论同其他任何具体知识一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其被接受也要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符合人类的认识接受规律。

  第二,虽然理论本身不是灰色的,但理论产生的过程的确很艰辛。因为任何理论的诞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缜密的思维、严谨的论证和反复的实践与修订。一个理论的产生如同婴儿的出世,需要长时期的孕育,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血,甚至殚精竭虑,牺牲身家性命。由此可见,理论的产生过程是何等的艰辛、不易。正因为此,所以我们常会听到理论总是灰色的慨叹。

  第三,理论的抽象与迟效性,导致人们对理论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因而学得不多不深不精不系统。在他们眼前,理论总是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灰蒙蒙一片,所以出现不会讲理论、不愿学理论的现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四,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趋利性战胜了趋理性。一些人把激励他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归结为一个“利”字,且常常仅指经济利益,无利不往,无利不行,惟利是图,甚至丧失理性。那些黑心矿主、假药工厂、有毒食品之屡屡见诸报端,就是最好的明证。而理论往往无法在短期内体现出实在的经济效益,在鲜活的经济利益面前,理论就显得灰头土脸了。

  那么,怎样使理论之树常青常新,如何优化理论工作效果呢?我认为,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首先,从理论本身来说:

  理论的本源在于实践。鲜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产生的渊源(!),又是检验和丰富理论的武器与动力。离开实践产生的“理论”,要么因为没有根基变成荒谬,要么因其纯粹的思辩成为“阳春白雪”而远离庶人百姓,这样的理论怎么可能常青常新呢。理论既来自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学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特别强调突出实践特色。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为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理论工作者只有因应时代,立足实践,不断革故鼎新,我们的理论之泉才会不断涌流。僵化封闭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必然导致理论的灰暗。

  理论的本质在于求是。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揭示了理论的本质功能及其同群众实践的关系,他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科学发展观抓住了社会进步以及同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并且不回避问题,深刻揭示其中蕴含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具有彻底性,能说服人,从而能够掌握群众,并转化为群众实践的物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发展观的魅力在于其征服人的力量,它对于人们所关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四位一体”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等重大问题,都做出了科学回答,具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

  理论的作用在于掌握。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意思是说,理论要想指导实践,首先要作用于人,即为群众所掌握。从理论的角度回答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是理论被群众掌握、从而变成物质力量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践行科学发展,既要“破”,也要“立”,要破“以物为本”、立“以人为本”思想,破“唯GDP论”、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破“硬发展”、立“改善民生也是发展”意识等。

  其次,从理论武装来说:

  理论武装贵在简约。当年面对土地革命风起云涌的形势,毛泽东一句“打土豪,分田地”动员起农民千百万;邓小平同志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成了改革年代最有名的流行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猫论”成为中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标志性理论。这说明,博大精深的理论并不一定都高深莫测,它往往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平易的形式表达出来。科学发展观既博大精深,又简约生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涉及方方面面,几万字的文献,却没有一个生僻字词,提得最多的是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公平正义、社会和谐这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群众耳熟能详的词句。报告是典型的通俗读物。

  理论武装重在创新。随着资讯的发达和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单纯政治说教式、“裹脚布式”的理论武装方法越来越无效,乃至反效。所以必须用人们喜欢的、可接受的话语和方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不断创新理论武装的手段、载体、形式和方法。日本将《资本论》改编成漫画且挤进畅销书排行榜,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资本论》排成融知识性、趣味性、时尚性于一身的话剧,对我们理论工作者都是很好的启示。

  理论武装关键在有的放矢。理论工作要努力做到“两个增强”,即要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说服力和影响力。理论工作要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是有实效性的前提。老百姓的关注点就是他们的兴奋点,也就是理论工作者的着力点。只有你所剖析的与人们希望解析的同一,才会有吸引力。否则理论武装就会变成理论工作者的“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了。人们究竟关心什么问题,只有把准了人们思想的脉搏,才能挠到人们思想的“痒处”。理论武装隔靴搔痒固然不好,但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却是连“痒处”也没找到。有了针对性也不一定具有实效性。理论工作还需要实做加巧做。理论工作要有说服力,有说服力才有影响力。理论要有说服力,一要理论本身先进科学,理论具有先进性是理论具有说服力的先决条件;二要理论工作者“真懂、真信、真行”。真懂,就是要把握理论的本质和真谛,不误读,不曲解,不断章取义。真信,就是要从内心深处相信、信奉自己宣扬的理论,不作秀,不言不由衷。真行,就是要真正运用、切实践行自己懂得与信奉的理论,不阳奉阴违。只有做到“三真”,我们的理论武装才能理直气壮,讲得透彻明白,使人信服,才能发挥理论武装的作用。

  事实充分说明,理论武装只要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就一定会有实效,有影响力,一定会有市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就一定会有强烈而旺盛的生命力。理论本身并不是灰色的,而在于我们理论工作者的心态和使用的手段、方法、技巧是不是灰色的。理论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只有自己是“阳光”的,理论才会是“阳光”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密切结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科学理论与群众的心灵贴得更近,让理论之树常青常新,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让理论之树常青
《让理论之树常青》相关文章

tag: 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解放思想大讨论文章,党团材料 - 解放思想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