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123  栏目:高一册语文教案
标签:高一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一、 目标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3、能仿照原作填词。

二、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三、方法:诵读为主,读中深入体会。

四、课时设计:1课时完成本词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2、第一环节,学生自学。

“诗言志”,作为诗歌的一种形式,这首词也是通过写景抒发了一定思想感情,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看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注意字音:

舸gě 怅chàng 寥liáo 廓kò 遒qiú 遏è

3、学生发言。

4、进入第二环节——导读研究。注意课堂的生成性,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从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上完成课文的整体把握。

景: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 物,由点到面——湘江秋景图

景的特点: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旧诗词里,秋天总是肃杀伤感的,柳永的“更那看冷落清秋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所以刘禹锡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句子。但是,在毛泽东的笔下,秋天却没有丝毫的冷落寂寥的影子,相反却是那样的生机盎然,绚丽壮美,而之所以这样,恰巧折射出词人非凡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情: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山河的壮美,人民不能住在大地的可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于是有了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利用这种反差,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词创作,景与情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范畴,我们鉴赏诗词,也是一非常重要的方面,保守估计,在高考中,景与情的关系的考察占到70%以上。其基本方法是:意象——意境——情感。

5、进入第三个环节——训练拓展

现在我们运用这个方法来鉴赏毛泽东的另一首词《采桑子  重阳》:

意象——香气四溢的黄花(菊花)、强劲的秋风、生机勃勃的霜天    

意境——霜满天下、胜似春光的秋天景色

情感——乐观开怀的革命情怀。

情感定位完成以后,我们的朗读就要严格接受这个定位的制约,朗读的语气、速度、停顿、抑扬,都要恰到好处地表现情感。

学生自己朗读,在课本上标注朗读设计,包括语气、速度、停顿和抑扬。

学生单个朗读本课的两首词。

7、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从意象入手领悟意境,然后确定世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学习了朗读的基本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运用这种方法。

8、拓展。运用所学方法,朗诵初中学过的《沁园春  雪》

9、作业:默写这两首词和《沁园春  雪》,将两首沁园春互相参照,找一找这种词牌的规律,并试着进行模仿填词。


,《沁园春·长沙》教案
·上一篇:《牛虻》读后感
·下一篇:《促织》教学设计2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