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琐忆》教案5

《琐忆》教案5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449  栏目:高一册语文教案
标签:高一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琐忆》教案5,

琐忆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提要或综述的方法概括作品的内容要点。
2.体会文章小中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加强对概括作用的深层理解,提高表述和概括水平。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体味其平易近人而又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层次,把握关键,进行正确的概括。
2.体会课文中起概括作用的语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对七次谈话的内在联系的正确理解。
2.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全部人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周扬说过,二十世纪中国出现了两位伟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鲁迅。对于这两位世纪伟人,无论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的敌人,都不得不对他们折服、钦佩。毛泽东以他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鲁迅则以他毕生的精力,在文化战线上致力于国民性的改造,为革命者高声呐喊,推波助澜,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同学们请仔细端详,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他犀利目光,似乎要看透现实的一切,直到你内心深处,使你无法躲藏。他那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又何尝不是一把把锋利的匕首,让一切邪恶不寒而栗,正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然而,能憎才能爱,在他那深邃的目光里,我们又能体会到他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又所谓“俯首甘为孺子牛”。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唐弢的《琐忆》一文,全面认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二.写作背景
1.鲁迅于1932年写了一首七律《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毛主席对鲁迅先生一生忠诚为人民服务,对敌人坚决斗争的精神,赞扬备至,并对其中的五、六句作了很好的阐释。他曾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向鲁迅学习,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文学常识
唐韬,1913年3月生,浙江省镇海县人,当代作家,鲁迅研究专家。曾参加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校对工作,承担《鲁迅全集补遗》辑佚工作。1933年,开始与鲁迅通信,同时开始学习鲁迅杂文的思想与笔法,在报纸上发表杂文。1934年1月6日,同鲁迅正式见面结识。从此鲁迅对他的学习、工作及杂文写作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宝贵的指导。解放后发表大量研究鲁迅的文章,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还出版了十多本杂文集和论文集。唐韬的杂文创作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文字洗练而委婉,笔法上很象鲁迅,显现了较深的学力和识力。
1961年,作者唐弢从上海调到北京不久,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这一年恰逢鲁迅先生的80诞辰,外文出版社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要作者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后来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刊载在这家刊物当年的九月号上。作者谈到鲁迅先生那两句脍炙人口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那就是:对敌人无比仇恨,决不妥协;对同志无限热爱,鞠躬尽瘁。作者认为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前一句阐发的比较充分,但是关于鲁迅先生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作者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不同方面得两种表现;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因此想到自己的纪念文章里两方面都讲一讲。同时,作者在30年代还是年轻人,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这些都已表现在《琐忆》这篇散文中了。
三.通读全文
1.整体把握要求
①给每节标上序号
②找出文章中的总领句
③文章一共记录了几件事
④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件事
⑤每件事分别反映和体现了鲁迅的什么品格和特点
2.重点字词
睚眦必报:睚眦:瞪眼,比喻极小的仇恨。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其狭窄。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数落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妄加揣测:毫无根据地牵强解释文字或生编硬造作品。
惴惴不安: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不期而遇: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
夸夸其谈:
尽心竭力 :
从容不迫 :
满城风雨:
淆乱乾坤:
如坐春风:
消尽散绝 :
游刃有余 :
钦定书:
虫豸:
毁谤:
梦魇:
时弊:
四.重点分析讨论
1.总体概括
这是一篇为纪念鲁迅诞辰八十周年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采用回忆性纪念文章常用的“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记叙了与鲁迅先生交往中的七件小事,事情虽零星琐细,却如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青年的谆谆教诲,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对奴才的媚骨的深刻揭露;对骗子的行当无情剖析。热情地歌颂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永久的怀念和深深的崇敬。
2 .内容结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即是作者对鲁迅的认识,也是对鲁迅伟大人格的热情赞美;同时又是全文结构的总纲,也是行文的线索。作者靠它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内容的七次谈话串起来,使文章条理井然,浑然一体。
全文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处。”),记鲁迅平易近人、爱护青年的事,表现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这部分记了四件小事,有两个层次。
第一件,回忆第一次晤见鲁迅先生的情景和对鲁迅的深刻印象——平易近人。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记叙鲁迅爱护青年的三件事:批评自夸地大物博者、鼓励自惭浅薄者、为一个青年补靴子。
第二部分(从“如果把这段话看作……”到结尾),记鲁迅蔑视敌人、抨击时弊的言论,表现鲁迅“横眉冷对”的战斗风格。
这部分记了三件事,也有两个层次。
第一件,讲一个要饭的想攀附阔佬的故事,讽刺国民党政权对日不抵抗而只想依赖美国的一厢情愿和奴颜媚骨。第二件,建议当局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嘲笑国民党一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的假道学丑行。这是一个层次,表现鲁迅幽默的智慧,讽刺的威力。
第三件事,建议“我”设法出一本“官批集”,“给后一代看看,我们曾经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表现鲁迅非凡的观察力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这是第二个层次。
“横眉”与“俯首”,是鲁迅伟大人格的两个侧面,文章所记的七件事,小而典型,让读者正确认识了一个伟大作家的思想全貌。“能憎,才能爱”,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正是出自对人民的深沉的爱。作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战友,作者更多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亲切关怀,所以作者把侧重点放在表现“俯首”,即对青年的关心爱护这一面;即使是表现鲁迅“横眉冷对”的战斗风格,也是从“我”受到教育的角度来写。这就使文章的感情特别真挚,激起读者对鲁迅先生的缅怀,激起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更深切地去爱人民,恨敌人。
3.结构表
不期而遇(代人受过)--疑云尽消(平易近人)  
批评自夸国大---国家腐败,不容夸耀(循循善诱)
批评妄自菲薄---勉励青年,要有自信(和蔼可亲)
替人补靴-----克服局限,甘为孺子(克己为人,无限期待)
嘲讽攀附阔佬---无耻宣传,丧尽国格(讽刺的威力)
抨击男女同泳---禁止同泳,自欺欺人(反击的智慧)
批驳“官批集”--屈服权贵,满嘴昏话(非凡的观察力)
4.课文开头说:“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其中“写照”与“体现”两个词的含义有何不同?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写照”就是画像,鲁迅先生给自己画了个像,是对形象而言;“体现”就是某一事物具体地表现出某一种精神,是就精神而言的。
这句话位于文章开头,主要表达作者对鲁迅的总体认识,既写出了鲁迅的伟大形象,又写出了他的伟大精神,写他对敌对友,爱憎分明。它是结构文章的总纲,起着总领下文的作用。

解释:恩格斯曾经说过,幽默是“对自己事业满怀信心和了解自己的优越性的最好证明”。《琐忆》作者列举了一些生动的事例,具体表现鲁迅是怎样用讽刺的火去烧敌人,用幽默的鞭子去鞭笞敌人,现实自己对敌人的优越感和对前途的信心。鲁迅在世时,很多人说鲁迅喜欢“冷嘲热讽”。的确,“横眉冷对”就包含了对敌人最大的轻蔑和冷嘲,讽刺幽默也就是最尖锐典型的冷嘲方式。

[1] [2] [3] [4] [5]  下一页

,《琐忆》教案5
《《琐忆》教案5》相关文章

tag: , 高一册语文教案,高一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