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诗词名句复习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11-07 15:04:00   浏览次数:760  栏目:高考诗词名句复习
标签:高考诗词名句复习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天津)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案】(1)“望”字是全诗的统领,四句诗只写一个“望”字,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命运如何;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无力挽回颓势;向东西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情。

(2)苏轼的“大江东去”表达的是词人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感情高亢壮阔,侧重怀古。“大江东去水悠悠”象征南宋的国运一去不复返了,表达的是词人作为俘虏的亡国之恨,感情沉痛,侧重现实。

5、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8分)(05上海)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  

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05北京)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

不同点:                                                        

【答案】①D   ②C

③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二、总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