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03-06 16:56:48   浏览次数:277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一九八五年四月五日

19.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鉴赏分析,最后一段明是写喝酒,实还是写作家的活动,所以手法为类比或比喻。然后需要进一步细致说明,从文中“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与下文“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对应,可概括出部分答案,其他则需要从最后几句概括提炼出来。最后就是比喻的好处,即表达效果,要联系其对主题的作用。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作家的三种死法,然后层层剥开,逐一论去,并重点剖析快乐的死亡,显得条理分明。

B.作者认为,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艺术的死亡”是可悲可叹的,而“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这是实事求是的看法。

C.第五段“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

D.作者以“呜呼,快乐地死去!”煞尾,呼应题目“快乐的死亡”,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表现出“死”的动态过程和必然结果,富有深意。

E.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文风,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AD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性鉴赏,包括文章结构、语言、修辞、作者的观点等。B项前后矛盾,“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而“艺术的离休”也应包括在没有了作品之列,可见前面的说法太绝对。而且,“‘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可贺”无从说起。C项并非运用反语,下文正说明他们的“快乐”,“引人警醒,发人深思”的说法则拔高了。E项“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一说法明显错误。

例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18分)(2004年高考福建卷)(文字见“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经典原题”部分)

21.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7分)

答案: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人,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第二问,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象;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大意答到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层级为E级。这道题包含两个小问题,第一问采用比较阅读的思路来设问,要求考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从散文的选材与构思的着眼点这一角度来分析,一般写读书的文章大都从书的内容切,谈读书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人的人生命运这一视角采观照书的历史际遇,赋予书人倩人性,由表及里,重在叙述的人生轨迹,厚实了文章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样取材的角度新颖,立意深刻。第二问要求学生分析这篇散文的语言表达技巧。这篇散文    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人们玩味:(1)丰富飘逸,摇曳多姿的联想与想象使文章内容充实而曲折有致。(2)诗意的浪漫的形象化描写使文章意象鲜明,意境深远。尤其是第三段中对汉字形体之美的描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对这两个字的形象化的解说,形、声、色俱佳,简直就是逼真的电影画面,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3)化用囊萤映雪等典故,使文章增添了浓重的文化底蕴。(4)排比、比喻、拟人、设问辞格的使用,使文章语句警欹错落,形象饱满,引人深思。尤其是第四段对旧书主人的玄想,作者用一种娓娓而谈的语调在向我们倾诉一段不凡的历史,在纡徐的笔触中令我们分明感到作者的茫然与惆怅!

200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下载地址1


上一页  [1] [2] [3]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