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近体诗六首》一课一练,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赞扬诸葛亮有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不相上下的军事才能。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1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宗臣”即世所尊崇、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B.全诗由进武侯祠,观遗迹(遗像)起笔,自然地引入对人物业绩的评述。
C.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扬,又有对其壮志未遂的叹惋。
D.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见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5~16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B.第四句中“何处”二字,与上句中“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中的“不知”。
C.颈联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咽”“冷”用得极为准确,分别描写“危石”和“青松”。
D.“薄暮空潭曲”中的“空”字,是“空阔幽静”的意思。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
B.诗中描写“钟声”、“泉水”打破了静谧清幽的气氛,与前句形成一种感觉上的对比,使人精神一振。
C.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晚年惟好静”的情趣。
D.全诗采用了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9题:
七 哀 曹 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①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注:①宕子,即游子。
17. 对这首诗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光正徘徊”:流水和月光都凝滞不前。
B.“孤妾常独栖”:丈夫远去,思妇独相思。
C.“浮沉各异势”:一个在外漂泊,一个在家独守,情况各不相同。
D.“君怀良不开”:是担心丈夫已变心,不会欢迎她的到来。
18.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以写景起兴,引出所要叙写的思妇。
B.“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一问一答,交代人物的身份和身世。
C.“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用比喻说明两夫妻的不同情况,一个用情不专,一 个用情执着。
D.“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思妇驾起幻想的翅膀,想象自己象风一样投入丈夫 的怀抱。
19.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哀怨诗,描写了一个思妇对远游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和哀怨。
B.诗的内容前六句写了时间、地点、环境和人物,中间六句点明哀愁的原因,最后 四句表明思妇的愿望和顾虑。
C.本诗的语言朴实、委婉、含蓄,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很有感染力。
D.诗中兼用赋、比、兴的手法,句式也不断变化,使诗歌形象生动,跌宕多姿。
20.填空
①王维,唐代__________派诗人。
②杜甫,字__________,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与_________合称大“李杜”。
③竹喧归浣女, 。随意春芳歇, 。
④三顾频烦天下计, , ,长使英雄泪满襟。
⑤万里悲秋常作客, 。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⑥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⑦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
⑧长安回望绣成堆, 。一骑红尘妃子笑, 。
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⑩山围故国周遭在, 。淮水东边旧时月, 。
21.理解
①《蜀相》一诗中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近体诗六首》一课一练